近年來,隨著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迅速崛起,礦業活動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然而,伴隨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非法礦場的出現,這不僅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對社會秩序帶來了諸多挑戰。康定市作為大渡河流域的重要區域,近期開展了一項專項整治行動,旨在清理非法比特幣礦場,維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穩定。
在康定市的周邊,許多山脈和河流的獨特地理條件,為比特幣礦場的建立提供了便利。這些礦場通常依賴于大量的電力支持,而康定市的水電資源豐富,成為了不法分子的“天堂”。然而,隨著非法礦場的增加,地方政府意識到,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生態問題。
非法比特幣礦場的存在,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電力盜用現象。根據當地電力公司的數據,近年來康定市的電力消耗急劇上升,而合法企業的用電量并沒有明顯增加。這一現象引起了政府的高度警覺。為了查明情況,康定市組織了多次巡查,發現一些偏遠地區的電纜被私自改接,甚至有的礦場直接在居民區附近搭建,導致周邊居民的用電受到影響。
專項整治行動的啟動,標志著康定市在打擊非法礦場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政府相關部門聯合出動,組成了多支工作小組,深入到各個鄉鎮,逐一排查可疑區域。在巡查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要面對復雜的地形,還要克服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整治工作順利進行。
在一次突擊檢查中,執法人員在一處隱秘的山谷中發現了一個大型的比特幣礦場。這個礦場占地面積巨大,機器轟鳴聲震耳欲聾,數十臺礦機正不停地運轉,消耗著大量的電力。現場的工作人員表示,礦場的建設完全沒有經過任何審批手續,屬于典型的非法經營。
面對執法人員的到來,礦場的負責人試圖逃避責任,聲稱自己不過是“借用”這片土地進行合法的商業活動。然而,經過調查,執法人員發現其不僅沒有合法的經營許可證,還存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礦場周圍的土壤因廢水排放而變得干涸,附近的小溪也因電力設備的散熱而變得溫暖,影響了生態平衡。
在整治行動中,康定市還特別注重與當地居民的溝通。許多居民對非法礦場的存在表示憤慨,認為這些礦場不僅影響了他們的生活,也破壞了原本清澈的自然環境。在一次居民座談會上,許多村民積極發言,講述了他們所遭受的困擾。他們提到,礦場的噪音讓人無法安心休息,廢氣和廢水則對他們的農作物造成了損害。
通過與居民的互動,政府不僅了解到了礦場對當地的影響,也增強了整治行動的支持力度。許多居民主動提供線索,幫助執法人員鎖定可疑礦場的具體位置。這樣的合作模式,不僅提高了執法的效率,也增強了居民對政府的信任感。
在整治行動的過程中,康定市還注重對礦場工作人員的教育。由于許多非法礦場的工人是因為缺乏就業機會而被吸引來工作的,政府希望通過宣傳和培訓,幫助他們找到合法的就業渠道。在一次專門召開的工作會議上,相關部門邀請了多位專家,講解數字貨幣的風險和合法經營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政府不僅打擊了非法礦場的運營,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
整治行動的成效逐漸顯現,許多非法礦場被關閉,電力盜用現象明顯減少,生態環境得到了初步恢復。康定市的政府部門表示,將繼續加強對礦場的監管力度,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時,政府也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行動中來。
然而,康定市的專項整治行動并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面對數字貨幣市場的快速變化,政府需要不斷更新政策和措施,以應對新的挑戰。專家指出,未來的礦場建設應更加注重合法合規,企業需要在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方面承擔更多的義務。
在此背景下,康定市還計劃引入更多的綠色能源項目,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過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不僅可以滿足合法礦場的用電需求,還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政府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礦業生態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康定市的整治行動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地方政府開始借鑒其經驗,紛紛開展類似的專項整治。數字貨幣的興起雖然帶來了經濟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各地政府在面對這些挑戰時,應該加強合作,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生態環境。
在未來的日子里,康定市將繼續深入推進專項整治行動,確保非法礦場徹底清除,保護生態環境。同時,政府也會加大對合法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他們向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保持生態的平衡,讓康定市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走得更穩、更遠。
總之,康定市的專項清理行動不僅是對非法比特幣礦場的打擊,更是對未來數字貨幣產業健康發展的探索。通過政府、企業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康定市有望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這樣的努力,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和參與。
比特幣“礦場”違規搭建在大渡河邊,康定市多部門成立工作組展開專項清理,“挖礦”耗費大量電力礦場看中電站的直供電,大渡河邊的礦場廠房,離河面僅有數米。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田雪皎 陳遠揚 攝影報道
玩家揭秘
5月28日,比特幣攀上了8903美元(約6.1萬人民幣),是2019年以來的又一個新高。
資深“挖礦”玩家小武(化名)說,雖然他不炒比特幣,但作為一名擁有數千臺“礦機”的他,十分關注比特幣行情。今年4月30日開始,比特幣就開啟了上漲行情,從5000多美元一路上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連續突破6000、7000、8000美元大關,一度逼近9000美元。
“這讓‘挖礦’的人越來越多。”小武說,雖然中國關閉了,認定為非法交易,但是對于比特幣“挖礦”的態度并未明確。正因為如此,全球70%的比特幣產自中國,而中國70%的“礦產”在四川,特別是水電充足的大渡河流域。
由于比特幣“挖礦”需要耗費大量電力,中國的比特幣“礦場”往往選址于較偏遠且電力發達、電費較低的地方,如新疆、云南、內蒙古、四川等地區。而行業里流傳的一句話是:四川,已成為比特幣的天然“礦都”。
小武說,礦商一天最多能挖十多個比特幣。即使挖礦的收益極高,但將近50%的收益都要用于支付電費,所以礦場看中了電站的直供電。
小武透露,因為電站直供電不用并入國家電網,所以費用很低,很多礦場便直接建在了電站內或者附近,并自己修建變電站,“下了高速上國道,下了國道轉省道,出了省道上縣道,礦場就建在這樣的深山里。”
“因為是比特幣挖礦,廠房無法立項,也沒有環評和報建,涉嫌違法搭建,電站直接售電也有違電力法。”小武說,這是目前大多數“礦場”的現狀,“礦場”離電站越近越省錢。
記者調查
廠房搭建在大渡河邊全國各地礦機運往這里
5月28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前往大渡河甘孜州康定市流域,出姑咱鎮往丹巴縣方向,中國大唐下屬金康水電站,兩側立起黑色的鋼架房,小武看了一眼便斷定是“礦場”。
金康水電站的門衛介紹,這些確實是“挖礦”的廠房,修建于2017年,2018年投入使用,與電站是獨立運行的,“廠房是外面的公司自己修的,土地也是他們自己平整的。”
最矮的廠房在大渡河河堤上,離河面僅數米,有新建的水泥圍墻與電站的辦公用房隔離,與發電站一墻之隔的變壓器機組連接廠房。
從金康電站后面的長河壩電站隧道進入,河邊另有4棟3層的廠房。守住隧道入口的保安介紹,這里的廠房已經開始“挖礦”,守廠房的人可以將外面的“客戶”接進去參觀。
進入廠房,電站發電排放的水霧飄進來,工作人員戲稱:“這是天然冷卻水淋。”
“礦場”里樓房的墻上裝著一個個高速運轉的大風扇,廠房內風扇前擺著密密麻麻的礦機,一些空置的機位前,多名工人正在忙著安裝機器。
工作人員介紹,廠房由湖南株洲的企業投資修建,里面已經擺放3萬多臺礦機,全部放滿有5萬多臺,“我們只接收S9以上的機型,電價跟公司負責人談。”
小武說,S9礦機是目前較新的礦機,特點是運算速度更快。根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礦場”一年的耗電量超過5億度,“根據業內行情,電價應該是2角8分左右,不會高于3角。”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里的礦機來自全國各地,多為四川、湖南、江蘇、深圳等地,機主將自己的礦機托管在“礦場”,他們繳納完電費、機位費、保證金等,就等著出幣。
“豐水期,礦機就陸續回到四川。”小武說,“挖礦”像候鳥一樣,冬天遷往內蒙古、新疆,夏天回到電價更低的四川、云南。
一位“礦場主”透露,因為與電站供電協議簽署較慢,修建廠房無法先走環評和報建程序,“這在大渡河流域十分普遍,修好之后想辦法補手續。”
部門回應
確實存在違規搭建 已成立工作組進行摸底
就走訪金康水電站存在的現象,記者向康定市生態環境局求證,該局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金康水電站有相關環評備案。
據悉,金康水電站修建于20多年前,廠房修建于2017年,是否需要重新環評?上述負責人解釋稱,目前廠房已經修建完畢,違建應由住建部門監管,“我們只監管他們的違法行為,他們沒有排污、排廢渣進河道等違法行為,我們也無法查處。”
隨后,康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監管范圍為規劃內的建設用地,水電站主管部門為發改委。
康定市發改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應稱,他們只對在建項目進行審批和監管,“我們沒有接到過比特幣‘挖礦’相關項目報批,我們轄區內所有水電站目前沒有在建項目,如果是違建則由國土部門監管。”
康定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已接到部分鄉鎮反映,確實有涉嫌違規搭建比特幣“挖礦”廠房的情況,目前由經信局牽頭成立了工作組,正在進行摸底,清理完后會作出處理,“如果在電站批準用地范圍內,有合法手續,電站進行租賃,就需核準用途是否合法;如果在規劃范圍外,屬于未批先建,就要處理。”
“目前還在摸排階段,整體情況還無法作出說明。”上述負責人說,經信局牽頭的工作組還在調查,包括電站是否違規售電。
5月28日,康定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稱,甘孜州不允許比特幣“挖礦”,他們目前也未收到相關項目的備案,“如果招商引資里面有比特幣是不允許的,大數據項目我們也要進行數據調查,然后作決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