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期貨合約實物結算競賽: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在當今金融市場中,比特幣的影響力愈發顯著。作為一種虛擬貨幣,比特幣不僅在投資領域引發了熱議,其期貨合約的交易方式也成為了熱潮。尤其是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實物結算機制,近年來更是引起了業內各方的關注與討論。本文將深入探討比特幣期貨合約實物結算的現狀、潛在贏家以及這一機制對市場的影響。
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實物結算,顧名思義,是指合約到期時,交易雙方履行合約,進行實際比特幣的交割。這一機制與傳統的現金結算方式截然不同,后者僅僅是通過現金差額來完成交易。在比特幣市場中,實物結算的引入不僅增加了市場的透明度,也使得交易更加真實可靠。
首先,實物結算的機制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投資者可以通過期貨合約鎖定價格,從而降低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比如,某位投資者在比特幣價格較低時購買期貨合約,并在合約到期時選擇實物結算,這樣他就可以以合約價格獲取比特幣,而不必擔心市場價格的波動。這種策略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實物結算的引入并非沒有挑戰。首先,市場的流動性可能會受到影響。相比于現金結算,實物交割需要交易雙方在合約到期時進行實際的比特幣轉移,這可能導致交易的延遲和復雜性。尤其是在市場波動劇烈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面臨交割困難的局面。例如,在2021年5月,比特幣價格一度暴跌,導致許多投資者在合約到期時無法順利完成交割,進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其次,實物結算還涉及到監管的問題。由于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如何在實物交割中確保交易的合規性和安全性,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難題。各國監管機構對于比特幣的態度不一,部分國家甚至對其進行了全面禁令。這種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在選擇實物結算時,必須謹慎評估潛在的法律風險。
在這一背景下,誰才是真正的贏家?首先,交易所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為例,該交易所推出的比特幣期貨合約采用實物結算機制,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通過提供透明且高效的交易平臺,CME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市場份額,也推動了比特幣期貨市場的整體發展。
其次,礦工也是實物結算中的一個關鍵角色。作為比特幣網絡的維護者,礦工通過挖礦獲得比特幣,并可以選擇將其用于實物結算。對于礦工而言,實物結算提供了一種新的收益渠道,尤其是在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時候,他們可以通過期貨合約提前鎖定收益,降低經營風險。
此外,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也在這一機制中找到了新的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比特幣市場,實物結算的需求不斷增加。許多機構投資者通過期貨合約進行風險對沖,以保護其投資組合的穩定性。例如,某大型對沖基金在比特幣價格上漲時,通過實物結算鎖定了大量比特幣,這為其后續的投資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當然,實物結算的競爭也促使市場參與者不斷創新。在這一過程中,衍生品交易所紛紛推出新的產品,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例如,某些交易所推出的比特幣期權合約,允許投資者在未來某個時間以約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比特幣,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為實物結算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實物結算為市場帶來了諸多機遇,但投資者在參與時仍需謹慎。市場的波動性以及潛在的法律風險,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尤其是在近期的市場環境中,許多投資者因未能妥善管理風險而遭受損失。因此,了解市場動態、掌握交易技巧以及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成為投資者在比特幣期貨合約中獲利的關鍵。
在未來,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實物結算機制將繼續發展。隨著市場參與者的增加,競爭將愈發激烈。如何在這一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關鍵在于各方能否有效利用市場提供的各種工具,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同時,監管機構的政策走向也將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相關動態,以便及時調整策略。
綜上所述,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實物結算機制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這一過程中,交易所、礦工、機構投資者等各方都在競爭中尋找自己的贏家。然而,真正的贏家不僅僅是那些在短期內獲利的參與者,更是能夠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理性、審慎決策的投資者。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未來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實物結算機制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值得所有參與者深思與探索。
近日,“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開啟了一場明爭暗斗的爭霸賽。目前三家交易所(Bakkt、LedgerX、ErisX)正向“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這一藍海進發。
7月22日,由紐交所母公司 ICE(洲際交易所)發起的比特幣期貨交易所 Bakkt 宣布上線開始內測。7月31日,LedgerX
在推特上宣布將于當天在美國推出首批“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LedgerX
作為已受監管的合規期貨合約交易所和清算所,一度想通過成為第一家上線“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的交易所而彎道超車。
但是,很快這個美好的愿景被 CFTC(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負責監管商品期貨、期權和金融期貨、期權市場)打破了。據Coindesk報道,就在 LedgerX
剛剛宣布即將上線“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之后,CFTC 在推特上發布聲明稱,LedgerX
“尚未獲得委員會批準”提供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迫使其不得不推遲上線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的時間。
8月2日,LedgerX 發布推特稱,在其旗下消費級交易平臺 Omni 上向所有人開放比特幣現貨和期權交易,期貨推出時間待定,并手動
@CFTC。LedgerX 管理團隊由高盛,麻省理工學院和 CFTC 背景組成。
CEO Paul L. Chou 曾供職于高盛證券部定量現金交易組,負責美國和日本市場算法股票交易策略的開發、交易和風險管理。2016 年 1 月,Paul
被任命為 CFTC 旗下的技術咨詢委員會(TAC)委員。
聯合創始人兼COO Juthica Chou 在高盛證券部門做了 7 年衍生品交易,專攻算法交易。
CFTC 清算與風險部門前任主任、美國銀行家協會銀行衍生產品政策中心現任副總裁 AFT Radhakrishnan,以及Gelber
Group合伙人Carl Mahler目前擔任 LedgerX 董事會成員。
Depository Trust&Clearing Corp(DTCC)常務董事兼前 CFTC 專員 Mark Wetjen 目前是 LedgerX 母公司
Ledger Holdings Inc. 的董事會成員。
2017 年 5 月 22 日,Ledger Holdings Inc. 宣布以邁阿密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 DFG(Digital Finance
Group)為主導的 B輪融資 1140 萬美元。LedgerX 早期投資者包括 Google Ventures 和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當時 LedgerX 融到了 150 萬美元種子輪資金。其中,DFG 是 LedgerX 最大的股東,也是唯一的中國資方,其投資組合還包含
Circle、Brave、Bitso、Bloq 等明星項目。
LedgerX 早在 2017 年就已經注冊了 DCO(Derivatives Clearing
Organization,衍生品清算組織認證)牌照;2018 年,LedgerX 又向 CFTC 提出的合約市場 DCM(Designated
Contract Markets,指定合約市場)申請,并于今年 6 月 24 日取得了 DCM 牌照。在托管方面,CFTC 對其也是不依不饒,致使 Omni
只能草草上線現貨和期權交易,期貨交易暫時擱淺。值得一提的是,6 月 CFTC 雖然已經批準了 LedgerX
提供“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但上線時間雙方一致未達成共識。
近日,Odaily星球日報采訪到了 LedgerX CFO Jennifer Liu,就 LedgerX 目前的產品布局和比特幣期貨市場的發展做了探討。
Jennifer Liu 在金融服務業有超過 10 年的經驗。在擔入職 LedgerX 之前,Jennifer 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的高級財務經理。2014
年 9 月,阿里巴巴開啟 IPO,Jennifer 主要負責阿里巴巴在北美地區的財務業務。在此之前,她是 JP Morgan
資產管理公司的一名投資分析師,專門從事技術和媒體領域的投資,在 JP Morgan 之前,Jennifer 在 Morgan Stanley
做股票研究助理。
以下為采訪內容實錄,Odaily星球日報整理:
Odaily星球日報:LedgerX 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哪些服務?
Jennifer Liu:LedgerX 是一家加密貨幣交易和清算平臺,開始于 2017 年 9
月,我們現在主要為機構用戶和高凈值的人投資者服務,最近我們剛剛獲得
DCM牌照,這允許我們向散戶投資者開放比特幣期貨交易,今年夏天我們還發布了一個可以向散戶投資者提供服務的新平臺 Omni.
Odaily星球日報:LedgerX 分別為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提供哪類比特幣期貨合約?
Jennifer
Liu:目前我們支持實物結算,這一點也恰恰是我們與其他比特幣期貨交易平臺最不同的地方,因為目前市場上提供的比特幣期貨合約大部分都是現金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沒辦法直接用比特幣進行交割。現階段
LedgerX 已經具備了為客戶提供掉期合約(swap options)的資質,到 2020 年我們將會正式上線并開始交易掉期合約產品。
Odaily星球日報:您能簡單介紹一下 Omni 平臺嗎?這是專門為了散戶投資者所設計的產品嗎?
Jennifer
Liu:我們的創始人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權力和資格去交易比特幣期貨合約,不應該只在平臺上才能夠交易,也不應該局限在機構投資者才能交易,我們有義務去建立一個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交易的平臺,Omni
的用戶主要面向那些比特幣期權交易新手,但是也要有加密貨幣交易經驗才可以,要對加密貨幣交易有很強的直覺,更加適合于專業的交易員。
Odaily星球日報:7 月 31 日,CFTC 發推特表示 LedgerX 目前尚未得到委員會的支持向投資者提供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合約,但是目前
LedgerX 已經獲得了 DCO,SEF 和 DCM牌照, 為什么至今無法上線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合約?
Jennifer Liu:我們在今年 6 月份獲得了 DCM牌照,DCM牌照允許我們上線掉期期權(swap
options)和比特幣期貨,我們還需要清算的牌照,這要求我們的 DCO牌照要為掉期期權提供清算服務,所以我們需要在 DCM
的牌照上增加“清算”的功能,以允許其清算 DCM 上的掉期期貨。
Odaily星球日報:目前除了 LedgerX,Bakkt 和 ErisX 也正在申請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合約牌照,
您能介紹一下與這些平臺相比,LedgerX 的優勢有哪些嗎?
Jennifer
Liu:按照我的理解,與這些平臺比起來我們的優勢在于,我們現在可以提供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而且我們已經有了兩年的交易和運營經驗,我們已經運營了兩年,而且我們剛剛設立了可以向散戶投資者開放比特幣期貨交易的平臺
Omni。
Odaily星球日報:與現金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相比,實物結算的比特幣期貨合約有哪些優缺點?
Jennifer
Liu: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好處是,參與者不需要等待銀行等其他監管機構的介入就可以參與交易,他們只需要在我們平臺上存入比特幣,而且這個是 7x24
小時都可以提供的服務,不像傳統金融機構只有周一到周五可以提供交易服務,而以現金結算的比特幣期貨需要用戶先把比特幣兌換成美元才能進行交割。
Odaily星球日報:您認為傳統金融衍生品市場和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有哪些區別?
Jennifer
Liu:我認為對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來說,最大的難點就在于托管環節,由于加密數字資產的合規托管、倉儲等需求出現的比較晚,美國監管機構并沒有先例可以參考,所以對資質的審批極為謹慎。我們有自己的比特幣交割倉庫,我們需要確認客戶抵押過來的加密貨幣和資產的安全以及交割過程的安全,所以技術很重要,反觀傳統衍生品市場,你就會發現傳統金融機構就不要擔心以上的問題:如何安全地使用比特幣?
Odaily星球日報:LedgerX現在有多少散戶投資者?
Jennifer Liu:我們等待認證名單(waitlistlist)上面大概有 4000 人準備加入
LedgerX,因為我們想要確保平臺在各種危機面前的處理能力,所以我們審核的流程很嚴謹,效率也不是很高。與去年年底相比,我們平臺的客戶增長了一倍多。
Odaily星球日報:LedgerX 現在主要對哪些投資者開放服務?您能簡單介紹一下 DFG 嗎?以及為什么選擇 DFG 作為你們最大的中國股東?
Jennifer
Liu: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牌照只允許我們為美國和新加坡的居民提供合法服務,目前我們正在考慮設立海外辦公室,亞洲是一個很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市場,而 DFG
恰好專注在亞洲市場和中國市場,目前他們比我們更加了解亞洲市場,所以我們選擇與 DFG 合作。
Odaily星球日報:您如何看待比特幣和傳統金融市場的關系?是比特幣更需要傳統金融市場?還是傳統金融市場更需要比特幣?
Jennifer
Liu:監管問題一直是阻礙比特幣被大眾所接受的阻礙,如果跟傳統金融市場相比,你會發現比特幣的市場要比美國證券的市場范疇小得多,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體量的,但是隨著監管對比特幣的友好程度的增加以及比特幣在傳統領域的推廣和擴展,比特幣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大。
Odaily星球日報:您認為比特幣和其他功能型代幣該如何定義?大宗商品?證券還是其他?
Jennifer Liu:在美國,CFTC 將比特幣定義為大宗商品,但是 SEC 和 CFTC 對其他功能型代幣的定于尚無定論。就 LedgerX
即將上線的期貨產品和正在申請的托管資質而言,我們認為將比特幣定義為大宗商品更合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