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時風雅,草木相生——七十二候應時植物文化美學展”在中國濕地博物館開展。
七十二候,是我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補充。它是根據古代中原地區的地理、氣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編寫而成,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
展覽順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演變規律,選擇了72種應時植物,以花為信,以詩為證,并配套展出42件中國傳統器物,每一種植物都是一個節氣的使者,每一句詩都是一個候的注腳,每一件瓷器都精選與特定節氣和候相呼應的植物紋飾與色彩,傳遞了各個節氣的氣候特點、農事活動和文化寓意,讓觀眾感受到氣候對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10月10日,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后停止進館),門票免費,無需預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