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文化旅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一個地方,就會走進當地博物館,在那里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遠。位于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展示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的重要平臺,今年夏天一如既往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在這之中,就有來自浙江理工大學大二的學生小彤。
來北京旅游的這段時間,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她計劃上必不可少的一個打卡地。她希望通過自己的鏡頭,將博物館深邃的文化內涵分享給更多人。恰逢本報聯合抖音共辦的“跨時空會面——暑期博物館打卡”活動開展,小彤閱讀規則之后,很快就將自己的視頻剪輯好發到了活動話題里。
在小彤上傳的活動視頻里,除了記錄游客“必須打卡”的場景外,她還重點提到了一件展品——圓明園兔首。從博物館的北門走進場館,繞了好幾個彎,上到二樓,小彤終于看見了這一展品。
“這個展品是歷史的見證者,當我看到它的時候,心里是有和看其他展品不一樣的感受的。”小彤告訴記者,“從歷史書上了解歷史、看插圖,與親自走到這個展品面前區別很大,也讓我有很多感慨。”
除此之外,她還分享了在博物館中的另一段體驗:參觀德化白瓷的展覽。在那里,她通過展示的各種精致鮮花、人像,更深刻地理解了何為“東方美學”,對“遠看是紗,近看是瓷”的德化白瓷也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小彤說,“這種深入了解歷史的體驗,讓我更加珍視我們的文化遺產,也更加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智慧。”
除了小彤外,還有不少參與者也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在博物館的體驗和感受。位于古城區的蘇州博物館,其現代的建筑外觀和傳統的蘇式風格相互融合,現代與傳統之間碰撞出獨一無二的藝術火花;湖南省博物館中,輕若煙霧的素紗襌衣帶游客見證了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南京博物院里,新技術讓古代的名畫“動了起來”,用現代技術看古代作品,讓游客們的打卡體驗更生動有趣。
來自不同城市的參與者們通過參與這次暑期打卡博物館的活動,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每一件展品的歷史故事和文化背景。在博物館打卡的熱潮之下,每個參與者都帶著對歷史的好奇與對文化的尊重,用一部手機或相機,記錄下了他們眼中珍貴的瞬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