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五省(區)候鳥遷飛通道跨區域聯合保護行動在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啟動。會上,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五省(區)林業主管部門簽署候鳥遷飛通道跨區域聯合保護行動備忘錄,共同探索候鳥保護省際合作新模式。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地方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也為候鳥遷徙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環境。
候鳥遷徙通道是鳥類在季節變化中進行長距離飛行的路徑,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球9條候鳥遷飛通道中,有4條途經我國,形成了西部、中部、東部3個候鳥遷徙區。湖北省地處我國東部和中部候鳥遷徙區的交界地帶,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據統計,全省鳥類達58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白鶴、青頭潛鴨等143種,每年越冬候鳥逾百萬只。
近年來,湖北省多措并舉,加強鳥類保護工作。2024年,湖北首次公布6條候鳥遷徙路線,分別為:江漢湖群越冬過境水禽遷徙通道、江漢湖群繁殖水禽遷徙通道、鄂東山地猛禽鳴禽遷徙通道、鄂中山地猛禽鳴禽遷徙通道、鄂西山地猛禽鳴禽遷徙通道、鄂西濕地水禽遷徙通道。依據歷年開展的鳥類調查監測以及全省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掌握的數據,確定了武漢沉湖濕地等58處湖北省鳥類遷徙通道重點保護區域。
候鳥遷徙不僅是自然界的奇觀,也是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標志。保護候鳥遷徙通道,不僅能維護生物多樣性,還能促進生態平衡,改善環境質量。此外,候鳥遷徙還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鳥類的生態習性和遷徙規律。
五省(區)候鳥遷飛通道跨區域聯合保護行動的啟動,標志著候鳥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湖北省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應當繼續加大保護力度,完善保護措施,確保候鳥能夠安全遷徙。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積極參與到候鳥保護中來,共同守護這片美麗的家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