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1日電 題:本間哲朗:松下集團對進博會的定位是“全球戰略性展覽會”
中新社記者 姜煜
“松下集團對進博會的定位是全球戰略性展覽會。每一年進博會我們都期望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最新的產品,展示我們未來發展的藍圖。”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表示。
在第七屆進博會開幕前夕,本間哲朗接受了中新社記者采訪。他說:“對外資企業而言,參加進博會能夠了解中國市場的最新動向,接觸到許多企業家、政府人士,這是外資企業了解中國市場變化的一大契機。同時,中國各界通過進博會平臺也能夠了解外資企業的最新動向、產品、戰略。這就是進博會的獨特作用。我現在以中國日本商會會長的身份,也在不停地宣傳進博會。”
作為連續7年參展的“全勤生”,松下將以1000平方米面積亮相第七屆進博會消費品展區,圍繞“Smart Life,Smart Society”的主題,帶來涉及家電和住宅設備等領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及貼合于綠色發展的車載產品和涉及智能制造的軟硬件產品。
“每屆進博會期間,我幾乎一直待在松下的展臺接待來自各界的朋友,向他們介紹松下現在的想法、未來的想法,介紹我們的成績。對我們外資企業來說,進博會這個高效的平臺幫助我們擴大了朋友圈。”本間哲朗說。
本間哲朗表示,當今的中國不僅僅是市場大國、制造大國,更是創新大國、工程師大國。現在的中國市場對外資企業來說就是一個“訓練場”,他們經過中國市場的競爭,鍛煉自己的研發能力、設計能力,這是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開展事業的另一種價值。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么大的市場里,每個外資企業都能發現自己可以作貢獻的領域。”本間哲朗說。他建議外資企業盡快在中國建設自己的價值鏈,建設本土化的團隊,就如松下,除了產品的價值鏈外,很多職能部門,包括軟件開發、研發、財務、稅務、人力資源團隊的本土化建設都在積極推進中。
1978年松下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其在中國的事業高速發展。據本間哲朗介紹,松下實行“在中國為中國”的本土化戰略,公司在中國的產品軟件研發團隊現有1050人,是松下集團在日本以外最大的軟件研發團隊。未來,松下還希望實現“在中國為全球”的愿景。
中國日本商會每三個月舉行一次會員企業景氣度調查,最新一期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日本企業對未來的中國市場保持比較樂觀的態度。本間哲朗稱,這個調查結果表明很多日本企業已經在中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確如何為中國市場或者中國消費者作出貢獻、提供價值。
“進博會在日本已經非常知名,每年日本媒體都會報道展會的盛況。越來越多日本企業的高管都表達了到上海參會的愿望,作為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我會跟他們說一個中日共同的成語——百聞不如一見。”本間哲朗說。(完)【編輯:李潤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