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葉德寶 馬佳麗)“雙11”的號角已經吹響,消費者的購物車正在瘋狂加載,但在這場年度購物盛宴的背后,如何確保每位消費者的笑容不被假冒偽劣產品的陰影所籠罩?浙江,這個平臺經濟的熱土,正以實際行動給出答案。
10月2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雙11”網絡直播營銷合規運營行政指導會在浙江召開。會上,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發布了《浙江省網絡直播營銷監測合規指數評價規則》,為直播帶貨戴上了閃亮的“緊箍咒”。
浙江作為互聯網直播的弄潮兒,網絡零售額去年飆升至3.06萬億元,同比增長13.3%。今年前三季度零售額同比增長達到14.8%。然而,繁華背后也有隱憂,假冒偽劣、虛假廣告、價格欺詐等問題如同暗流,侵蝕著消費者的信任。今年,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已接到網購投訴舉報超3萬件,增長15.37%,警鐘已經敲響。
面對這些網購陷阱,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自4月起聯合11個省級部門,開展了“網絡直播營銷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治理行動”。這場行動猶如一場網絡空間的“掃雷行動”,已立案查處462件行政違法案件,偵破42件刑事違法案件,讓不法分子無處遁形。
在指導會上,浙江省市場監管局不僅通報了直播營銷的“黑名單”,還發布了《浙江省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指引》,為直播行業立下了“規矩”。《浙江省網絡直播營銷監測合規指數評價規則》的出臺更是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評價空白,讓合規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我們要讓直播行業明白,合規才是長久的‘流量密碼’。”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一語中的。會議要求各大電商平臺、MCN機構和網絡直播間要做到從交易到售后,每一個環節都要“全副武裝”,自查自糾,確保消費者權益不受侵害。
與會代表們紛紛表態,將嚴格遵守規范指引,加強自律,為消費者帶來一場場既熱鬧又安心的直播盛宴。
未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將繼續扮演“守護者”的角色,對網絡直播等營銷行為加大監管力度,對“問題戶”“老賴”零容忍,堅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浙江省的網絡直播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