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飄著小雨,正是下班的時間,蕭山區文化館卻熱鬧起來。
“現在,我們來找一下耳穴的位置。耳尖穴位于耳廓向前對折的上部尖端處,主治發熱、高血壓、急性結膜炎……”臺上,身穿白大褂的俞燕琳正耐心講解著耳穴療法。臺下,年輕的學員們聚精會神,或嘗試按摩耳穴,或低頭記筆記,或拿起手機拍照,生怕錯過任何細節。
這是近日首次上線的區文化館“全民藝術學堂”中醫養生課,由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中醫藥團隊助陣,涵蓋豐富的中醫養生知識與生活應用知識。一共12節課,每節課主題各異,由7位專家輪流授課。一經推出,火爆非常。
“一共30個名額,有250多人報名,來的基本是年輕人。”蕭山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開始熱衷于中醫養生,文化館關注到當下年輕人多樣化的文化藝術需求,在秋季班新增了中醫養生班、丙烯油畫班、相機攝影班等更受市民群眾歡迎的特色課。其中中醫養生班是報名人數前三的課程。
在課程設置上,中醫養生課十分“接地氣”,從手工中藥香珠手串制作到中醫瘦身減脂養生、中醫急救技能學習,再到冬季藥膳進補、創新手作茶飲與足浴包的養生之道等,讓學員們在享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掌握實用的養生技巧。
“我們的課程一方面強調專業性,12節課分別由不同專長的專家來教。例如,‘揭秘藥食同源’專題由中藥房的中藥師負責講解,‘實用簡易經絡養生操’則由針灸科的醫生親自示范。另一方面,課程貼近現代生活,非常實用,比如教大家制作阿膠和中藥香珠手串等,學員完成后還可以帶回家使用,深受年輕人喜歡。”區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李曉萍說道。
當晚推出的課程是《小小耳朵藏乾坤,既養生又保健(耳穴療法)》,由區第一人民醫院中醫護理科的俞燕琳講解。“學員們都很熱情,覺得時間不夠用呢。”俞燕琳感慨道。課間,大家自覺排隊等待醫生給他們貼耳穴,防治失眠等疾病,有的還體驗了神奇的“美容針”——通過耳穴施針,可減輕“法令紋”。課后,不少學員仍遲遲不肯離去,現場幾乎清一色的年輕面孔。
“我主要是為了養生。”1997年出生的學員李女士是“青年養生大軍”中的一員,白天“搬磚”奮斗,晚上“充電”養生。這次秋季班她和朋友們一起報名了中醫養生課,結果只有她搖中了,“課程挺實用的,尤其是中醫急救課上學到的‘還魂鎖’,關鍵時刻可以救命呢。每次上完課我都會把這些養生知識分享給朋友們。”
傳統中醫藥進夜校,“圈粉”年輕人。區第一人民醫院中醫藥團隊相關負責人分析,現代年輕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活壓力和工作節奏,健康問題日益凸顯。而中醫強調“辨證施治”,注重“治未病”,為青年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健康管理方式,中醫養生這類“治愈型”課堂也勾起了不少年輕人的好奇心和參與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