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家風正,則社風淳,好的家風可以引領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風則會敗壞社會風氣。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家風問題絕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其連著黨風政風、民風社風。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自覺當好家庭的“守門員”“監督員”“宣傳員”,樹立清廉家風,這既是對家庭、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國家、對社會負責。
“樹清廉家風”應修身正己,當好“守門員”。《禮記·大學》提到:“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因而,欲齊其家者,必先修其身。如李先念同志奉公守法、修身齊家,為家人樹立了良好典范。吃飯時,他把孩子們掉在桌上的飯粒揀起來放進自己嘴里。他的衣服、鞋子穿了很多年,補了又補,仍不舍得扔掉。李先念同志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向家人牢固樹立了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正確觀念。黨員干部樹立優良家風,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堅持以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與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風影響家人和同事。
“育清廉家風”應嚴以教家,當好“監督員”。作為領導干部,更要嚴抓家風建設。如焦裕祿同志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行為,對待自己的家人從不搞“特殊化”。有一次,焦裕祿同志得知孩子因自己的身份看戲沒有買票,當即把一家人叫來“訓”了一頓,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錢如數送給戲院。后來,焦裕祿同志建議縣委起草《干部十不準》的通知,不準任何干部特殊化,不準任何干部和他們的子弟“看白戲”。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僅要嚴以律己,加強自我約束,更要嚴以教家,不搞特殊化、杜絕“枕邊風”,引導家人和子女、親朋崇尚勤儉樸素的家風文化。
“傳清廉家風”應身體力行,當好“宣傳員”。優良的家風如枝繁葉茂的大樹,滋養著一代代茁壯成長的后輩,為他們源源不斷地提供精神食糧。古語云:“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留下再多的金銀財寶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忠厚樸實、清廉公正的品行卻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讓子孫后代受益無窮。黨員干部要身體力行地傳承廉潔家風,從嚴治家,不收不義之財,不拿非分之禮,不斷傳承擦亮“廉潔家風”的名片。
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蔚然,國風浩蕩。構建家庭和睦的廉潔文化,養成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既是個人幸福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生逢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做到以規立家,讓家風成為一股清廉的“春風”,凝聚起砥礪奮進的新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