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不懈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農工作既是農民對于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也是黨員干部深入基層的初心使命,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做好“三農”工作,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業發展,深入貫徹生態振興理念打造宜居鄉村,全力帶動農民群眾走上一條致富之路。
打好“數字賦能”創新牌,開拓“瓜果滿園稻米香”的農業發展新格局。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平臺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也與農業深度融合,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悄然改變,從手工耕作到機械作業,從人力搬運到自動分揀,從經驗種植到精準管理,從田間地頭到線上平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今天,農業數字化已經成為農業提質升級的重要途徑,要發揮好新興科技的驅動引領作用,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打好“金山銀山”生態牌,繪就“推窗見景美如畫”的農村宜居新畫卷。習總書記指出:“要統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力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建設美麗鄉村”,農村美是實現農業強、農民富的關鍵環節。要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一線,深挖各個鄉村的生態資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促進農業、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通過打造鄉村生態旅游特色品牌,擦亮鄉村旅游名片,讓鄉村成為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打好“共同致富”增收牌,譜寫“農興民富樂開顏”的農民富足新篇章。習總書記強調“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每一位黨員干部的責任與使命,要厚植為民服務的深厚情懷,帶動農民增收。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農業特色產業,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精心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提升農民的科技文化素養與市場經營能力,使他們成為掌握先進農業技術和市場信息的時代新農人,從而真正享受到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三農”工作承載著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寄托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夢想。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做好“三農”工作,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讓農民成為有尊嚴、有地位、有獲得感的時代新主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