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基層理論宣講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想要宣傳效果事半功倍,就要在語言上“接地氣”,形式上“添生氣”,落實上“聚人氣”,確保全會精神在基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語言上“接地氣”,群眾方能聽得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雖然內涵豐富,但是概念化的術語對群眾來說晦澀難懂,想要講到群眾的心坎上就要轉化為群眾語言。因此黨員干部要在先學一步,學深悟透的基礎上,抓住群眾關注的焦點,把“官方術語”轉成群眾的“柴米油鹽”;要依據群眾年齡、文化程度、學習習慣的差異特點,以聊家常的形式化繁為簡,力爭宣講形成共鳴;更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靶向講解,確保群眾有所收獲。
形式上“添生氣”,群眾方能愿意聽。概念化的理論,抽象化的內容若單純的依靠以往“填鴨式”教育或者“一人講千人聽”的方式,勢必讓群眾聽得枯燥,坐著煩躁,傳統的單向灌輸宣講方式失去了“趣味”,讓宣講效果打了折扣。因此黨員干部要創新宣講方式,變單向灌輸為“宣講 互動”,提高宣講過程的活躍度;要變“”漫灌式宣講為“點餐式”宣講,想聽什么講什么,提高群眾學習的積極性;更要講臺搬到田間地頭,挖掘群眾關心的素材,提高群眾學習的積極性。
落實上“聚人氣”,效果方能見實效。理論宣講是“放大器”“傳聲筒”,只有在宣講“課堂”上推陳出新、出色出彩,才能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傳播的聲音更洪亮、范圍更寬廣,想要全會精神“落地生根”,重點在于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推進。因此黨員干部要借宣講的契機,聽到群眾的聲音,挖出群眾“急難愁盼”;要精準掌握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殷切期望,制定行之有效、針對性強的宣講方案和工作計劃;更要將全會精神與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確保宣講工作真正惠及民生、“聲”入人心。
(重慶市涪陵區義和街道 羅又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