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發達國家,大家的印象就是工資高、福利高、各種保障。其中,全民健康保險是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在西方國家,看病不收費,住院不收費,甚至連買藥都不用自掏腰包。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不妨仔細看看國外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看看國外的月亮是不是比國內的月亮更圓。
美國
今年7月,杭州一位自稱“樂爸爸”的家長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段真實的故事,講述了自己去美國旅游,帶著孩子去急診科治療關節脫臼的真實故事。短短兩天時間,該文章的閱讀量和轉發量就達到了數百萬。 “樂爸”是杭州一所小學的校長張敏。暑假期間,張敏夫婦帶著四歲半的米樂去美國自駕游。一天晚上,兒子在家里玩耍時,不小心左手脫臼了。夫婦倆帶著孩子前往洛杉磯兒童醫院接受緊急治療。沒想到,接下來的經歷讓他們體驗到了真正版的“路上的人”——看病的人只有幾個,但還是要等半個小時才開始辦理入住。
第一個醫生完成檢查后,他帶著孩子到另一家診所讓第二個醫生檢查。到達醫院兩個多小時后,第三位醫生開始詢問和檢查。在詢問了孩子的用藥史、過敏史、疾病史、家族史、遺傳史后,她開始進行手法復位;當醫生在A4紙上寫完長達40多頁的病歷,并與窗口工作人員反復協商結賬方式后,歷時4個多小時的診療過程就結束了。
11天后,張敏回到洛杉磯兒童醫院結賬。盡管幾位熟悉美國醫療情況的朋友提醒他在看到賬單前要做好心理準備,但張敏回憶道:“但當數字賬單出現在我面前時,我還是很緊張。我的大腦空白了兩分鐘。”折算后總成本為1767.6美元,約合人民幣11800元。
張敏說,這并不是孩子第一次脫臼。他在中國前兩次脫臼都是在晚上接到緊急電話。直接去診所后,醫生不到一分鐘就搞定了。第一次他只交了11元報名費,第二次就錯位了。連報名費都省了。
不過這個費用在美國已經是一個合理的價格了。
闌尾炎手術 $36,711
騎摩托車時發生事故,住院 4 天 $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醫藥費這么貴有什么問題嗎?反正有全民醫保,不用交那么多錢。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最富有的國家,卻是所有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全民醫保的國家。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家。很多美國人認為買不買醫療保險是我的自由,政府不能強迫我。奧巴馬的醫改方案因此遭到許多州的反對。然而,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不買保險就意味著隨時可能破產,所以大多數美國人還是會自掏腰包購買醫療保險。
2015年美國家庭平均醫療保險支出為17,545美元。當然公司會承擔一部分,而個人承擔的比例大概在20%-30%左右。
如果你想了解美國的醫療體系,只要看一部電視劇,主角為了支付醫藥費而不得不成為制藥商。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絕命毒師》這部美劇。里面的主角老白是美國中產階級的典型代表,大學研究生院化學尖子生,曾參與過諾貝爾化學獎的合作。然而,在被診斷出肺癌后,面對巨額醫療費用,他不得不利用自己非凡的化學知識來制造藥物,進而成為世界頂級藥王。
2014年,美國有150萬人破產,其中60%是因為醫療費用,即90萬人。這90萬人中,78%有醫療保險,也就是說每年有70萬人有醫療保險。還因醫療費用而破產。面對巨額醫療費用,即使有醫療保險,所承擔的部分費用仍然超出了大多數家庭的承受能力,很多人最終不得不選擇破產。
西方發達國家
除美國外,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都實行全民醫保,包括我國香港和臺灣。
英國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向世界展示了其NHS(國民醫療保健系統)
澳洲卡(國民健康保險卡)
是的,在這些國家(地區)個人看病幾乎不花錢或者很少花錢,但要知道這些費用都是政府通過高稅收來實現的。德國平均個人稅約為30%,羊毛全部出口。騎在羊身上就相當于個人給政府交錢買保險。
這些國家(地區)看病與中國有很大不同。在中國,無論你想看什么病,基本上都必須去醫院。不過,這里如果不是緊急情況,一般都會先去診所看醫生,而不是去大醫院。這里的診所相當于中國的門診診所。無論你想看哪個科室,比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都必須先去看家庭醫生。這些醫生也稱為全科醫生 (GP)。
如有必要,全科醫生會給患者寫一封推薦信,讓患者去大醫院看專科醫生。專家是什么概念?這就像你大學里的一位老師教授所有課程。專業性沒有保證。
這是一些澳大利亞留學生的感想:
?我在澳洲縫了6針,但醫生沒有開任何藥,并告訴我會慢慢好起來。然而我卻感染了,化膿了一個半月!后來我每天都去醫院清理爛肉、刮膿!
?有位醫生看完病后拍拍我的肩膀說:小姐,你回去多喝點水吧。只要相信自己。該死的!我得了重感冒,差點暈倒……
?澳大利亞醫生治療了簡單燒傷并導致截肢! MD,你最后是托朋友借了國產燒傷藥敷的嗎? ? !
?澳大利亞醫生也不可靠。他們開了所有治療皮疹的藥物,最后把我帶到了電腦前。
?據說這里的醫生稍微聰明一點,他們知道如何使用
“如果一個國家想要實行免費醫療,由于預算限制,排隊是必然的選擇。”
這是2015年6月10日在香港的皮膚科預約。預約日期是2017年5月4日:
在英國排隊預約全科醫生可能需要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在澳大利亞,專科診所預約的排隊時間通常為四個星期,癌癥手術的排隊時間為四個月,白內障手術的排隊時間為三年。
英國NHS提出了業務評估指標,確保所有急診患者在4小時內得到診斷和治療。這是近兩年的完成情況:
在加拿大,急診室的平均等待時間為 6 小時。
前面說過,醫療費用是政府通過高額稅收來資助的,所以我告訴大家,由于預算有限,排隊就成了必然的選擇。政府的錢不足以聘請足夠的醫生和護士以及昂貴的醫療設備。結果就是排隊等待醫生、等待護士、等待鏡片、CT掃描、X光檢查等。
中國
中美衛生支出比較
從這個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人均醫療支出為8895美元,中國的人均醫療支出為480美元,僅為美國的5%左右。
我們來對比幾個常用的衡量國民健康狀況的指標:預期壽命全球為70歲,中國為75歲,美國為79歲;全球健康預期壽命為62歲,中國為68歲,美國為70歲;全球孕產婦死亡率為十萬分之一。 210,中國32,美國28;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中國為14,美國為7,全球為48。
可見,在中國人均支出僅為美國1/20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成績已接近美國水平,并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這是日本奧林巴斯的內窺鏡系統,售價約300萬元。
我們來比較一下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使用該設備一次的成本:
中國費:300多元。
香港費用:HKD 6,000。
美國費用:2,000 美元。
你可以說中國人收入低,別人收入高,別人收入那么高,但平均來說都差不多。
好吧,我們來看看人均收入比例:
中國:普通百姓月收入3000多元,占月收入的十分之一。
香港:香港普通人的人均月收入約為2萬港元。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美國:美國普通人的平均月收入約為4000美元。占月收入的二分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醫療負擔是香港的三分之一,美國的五分之一。
醫生和律師
小時候,醫生和律師這兩個職業大概是父母心目中最理想的兩個職業。這兩個職業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都非常專業,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后期時間較長。經驗的積累。成為一名醫生可能比成為一名律師需要更長的時間。然而,這兩個職業在中國的薪酬和回報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你在中國打官司或者只是想尋求律師的簡單咨詢,知名且經驗豐富的律師收費少則3.5萬,多則10萬以上是很正常的。而如果你生病了,你就去大醫院找一個同樣有豐富經驗的醫生來給你診斷。只需要繳納十元左右的報名費。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很多人因為費用和費用而不愿意行醫的原因。回報不成正比。
低費用意味著高強度的工作。中國大量醫生連基本的睡眠和吃飯都負擔不起。一場手術往往要持續十幾個小時,在我休息之前還有另一場手術在等著我。累了就只能打個盹,餓了就靠方便面。這是正確的!外國醫生有時連續做好幾臺手術很辛苦,但國外高收入的中國醫生卻無法比擬。澳洲收入最高的十大職業中,第一位是外科醫生,剩下的9個中有7個也是醫生。這在中國根本不可能,因為中國人沒有那么多的醫療支出。醫生收入高,老百姓看病要支付更多費用。在保證每個中國人看得起病、能按時看病的前提下,依賴于醫務人員的高強度工作,只能是中國醫務工作者的犧牲。
大家都抱怨在中國看病難、看病貴。對醫療制度的不滿更多地發泄在醫務人員身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醫生傷殺案件,讓中國的醫患關系變成了敵對關系,讓本就極其辛苦的醫務工作者成為最危險的職業之一。真是又可恨又可悲!樂爸爸有很多親戚朋友都是醫生。他們工作的艱辛是常人難以理解的。且不說體力,他們面對生活的無力感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精神上的壓力已經超出了常人的承受能力。醫生只能盡力而為。他們是人,不是神。無論醫學發展多快,它都有其局限性。醫生只能盡力而為!
(超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