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提出,要學會“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征程上,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需依靠的,是人民,改革任務越繁重,越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同時,要用好“改革開放”這關鍵一招,在全面改革上做文章,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廣大黨員干部需抓住這個核心,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實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忘初心,走堅守人民利益的“步伐”。堅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必須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必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民生。黨是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決定了我們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黨員干部處理利益問題的根本原則。牢牢扭住、緊緊圍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中。
深入基層,走傾聽群眾聲音的“步伐”。廣大黨員干部要心系群眾,深入基層,了解民意,真正做到為民服務。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發展。深入基層去調查去研究百姓所急所需,一定要走到群眾中去,和廣大群眾打成一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把大走訪落實落地,推動黨員干部深入村居黨建網格,傾聽群眾訴求,回應群眾期盼。利用多種形式聽民情、知民需、解民憂,及時反映基層最“急難愁盼”的需求,推動問題解決、轉變工作作風,更好地凝聚起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
惠及民生,走解決實際問題的“步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群眾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全面深化改革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中切入,從教育、就醫、就業等方面找準改革突破口。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國家共推出2000多個改革方案,涉及各個領域。優質的教育能夠為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材,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基礎,穩定的就業是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始終把民生放在心上,堅持人民至上,提高改革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