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將0-3歲孩子的托育服務納入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截至7月,北京市托育服務機構已達千余家,其中不少服務機構還設有托育價格較低的普惠“乳兒班”“托小班”,服務6個月至2歲前的“小小孩”。然而在實際中,“乳兒班”普遍存在招不滿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長對幼兒在園的安全照護,以及教師責任心等方面的擔憂。
隨著我國雙職工家庭比例上升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需要優質托育服務的家庭不在少數。如何讓家長“放心托”,守住托育服務安全底線,還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力量,發展多樣化托育服務,在增加有效供給的同時,織密托育安全網,讓家長放心,讓群眾滿意。
強化監管服務,助推托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現今,全國多地都在大力發展普惠式托育,但由于準入標準不夠明確、嚴格等原因,托育服務的整體質量難以保證。近年來,多地印發了《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全市托育機構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相關部門也還需在運用好政策法規的同時,不斷完善托育服務制度機制,為提升托育服務質量保駕護航。托育服務涉及部門多,管理難度大,還應加強部門統籌,進一步理清教育、衛生、市場監管等部門在托育服務監管中的具體職責,通過細化責任、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實現對托育服務的全流程、常態化監管。
多元化供給,探索托育的更多可能。現今,家長對托育服務的要求各不相同,為更好地滿足家庭需要,政府部門也可積極進行探索,引導托育機構多元化發展。就近可依托社區,將社區閑置空間改建為托育場所,圍繞家長需求,提供嵌入式、點單式、分齡式的多元托育服務,官方帶娃,更加值得信賴。有條件的企業也可探索成立托育點,在工作區域設立托育中心,為職工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務,既能體現一個企業的溫度,也能幫助職工解除生育養育的后顧之憂,實現“上班帶娃兩不誤”。
直面高品質需求,加強托育人才培養。托育教師的能力水平,是考量一個托育機構的重要因素。加強師資力量培育也是推進托育專業化建設,提升托育服務質量的新課題。鼓勵各院校開設托育相關專業,完善3歲以下嬰幼兒醫療保健、急救、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課程設置,提高人才素養和培養層次。倡導各托育機構,建立產教融合育人機制,提升托育服務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專業性。
托育服務是“關鍵小事”,也是“民生大事”,0-3歲的嬰幼兒也是社會中“最柔軟的群體”,社會各方要積極參與進來,順應群眾期待,聚焦實際困難,共同為“小小孩”托起安全、溫暖的孩提時光。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汪筱(當陽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丁玥【責任編輯:楊虹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