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中國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全球發布。短短數月,這款以西游記為背景的游戲已經實現了超過10億美元的總收入,并成為全球性的現象級游戲。
《黑神話:悟空》取得神話般成功的背后,是整個制作團隊七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在他們最“窮困潦倒”的階段,主創團隊甚至需要自己上陣擔任動作捕捉演員。《黑神話:悟空》制作人馮驥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對于過去的種種不易,云淡風輕地說了一句:
踏上取經路,比到達靈山更重要。
在曾經的某個時刻,就像《百年孤獨》里那個“遙遠的下午”,我們不約而同踏上了一條叫做新聞的道路。一開始的旅程總是新鮮且愉快的,人們用手記錄著時代的變遷,用眼觀察著社會的角落,用腳丈量著生活的尺碼,用心尋找著事實的真相,從報紙到電臺,從電視到網絡。
慢慢地,這條路似乎坎坷了起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傳播信息和接受信息的方式與渠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名現象級網紅發布的生活動態,獲得的關注遠大于不少媒體賬號發布的新聞報道;而在許多熱點事件的信息傳播方面,各種網絡消息的奔跑速度要遠遠快于記者們求證的腳步和電話;對于那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尖銳犀利的網絡論調顯然也比恪守嚴肅立場的媒體聲音更能迎合群體性的共鳴。“人均自媒體”“新聞無用論”等聲音開始甚囂塵上。
這條路上的人逐漸少了一些,剩下的身影略顯孤單,“躊躇而雁行”。
信息爆炸、技術革新、平臺崛起、競爭加劇帶來的不僅是壓力,更是一次對自我的重新審視。網絡時代發展迄今,受眾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對于新聞人來說,我們必須從浮躁的心態中恢復平靜,并明白一個道理:人們始終需要有人到達新聞的現場,揭開真相的蓋子,提出公眾的問題,促進社會的思考,記錄時代的風云。
明白了堅持的意義,繼續走著的人們才能保持堅定。
從巴黎奧運會賽場捷報頻傳,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十九直入云霄,新聞工作者橫向見證了國家昌盛;從去年國慶重慶千廝門大橋上的“大紅傘”,到今年國慶的“大橋夜市”,媒體人縱向寫下了人間煙火。當這些一點一滴的星光匯集到一起,就成為了我們這條道路上最美的銀河。
仰望著星空,這條路注定不會孤獨。而這條路的前方,是我們的家與國。
馮驥早年曾經說過,“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業,與國家民族的崛起綁定,才能獲得最大的動能,這是最樸素的情懷,也是最基本的理性”。新聞工作者所走的這條道路,并不僅僅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個人追求。我們所做的事情,不管是寫意大潑墨,從宏大處描摹時代的美好畫卷,抑或是留白題小詩,從細微處勾勒當下的人生百態,都是在踐行一個職業群體的歷史使命:用自己的一分力量,參與到對時代的記錄中去,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蘊藏的蓬勃生機,和正在發生的美好變化;也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澄清謬誤、明辨是非,激濁揚清、守望鼓呼,讓更多的人們感受到,公平正義在身邊、在生長。
我們每一個走在路上的新聞人,都懷揣著自己的理想,一直走到了現在。面對困難和困惑,前進是最有力的回答,“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向前行、向遠方,每一步都更加接近理想。只要能一直不輟前行,我們終能到達自己心中的靈境。
今天,是第25個中國記者節,是所有新聞工作者的節日。自從我們踏上這條叫做新聞的取經之路始,就應當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這世上沒有不付出足夠努力就能夠實現的“黑神話”,新聞工作者唯有順應時代發展,擁抱新的傳播環境,學會用好各種網絡技術,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才能涅槃成為自己的“天命人”,創造出自己的“新神話”。
上游新聞評論員 李洋 龍春暉
編輯:龍春暉責編:李洋 審核:陳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