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評論員
寒來暑往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個記者節。各位了不起的記者同行們,又兢兢業業地堅守了一年。
記者,是個有點神秘的職業,在不同的人眼里,我們有不同的角色。我們能出現在富麗堂皇的會議桌上,也能出現在深夜寒冷的施工現場,能用專業的語言與名家學者交流,更能用樸實的白話在田間地頭聊天。我們是扛著長槍短炮、健步如飛的“大力士”,也是“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文化人”。我們是追逐時代風云、記錄世間百態的“記錄者”,更是堅守公平正義、引導社會風氣的“引導者”。

記者,不僅僅是記錄者,更身負重大社會責任。信息時代,人人都可以傳播,人們很容易迷失在真假難辨的爆炸式信息浪潮中,需要記者以精準的辨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挖掘傳遞事實真相,凈化社會風氣,化解減少矛盾誤解,用一篇篇報道、一幀幀畫面為社會注入信心,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

因為一件事、一個人、一句話千里奔赴的,是我們。
新聞的“新”和“真”要求我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白晝黑夜,永遠要做事件最前方的見證者。為了再現濰坊為國際和平作出的重要貢獻,我們千里奔赴貴州,采訪當年參與濰縣集中營解放的王成漢老人,找回了獨屬于濰坊的和平故事;濰坊對口支援西藏南木林縣數十年,當地產業面貌煥然一新,我們跨越千里調研采訪,將濰坊與南木林的故事一一道來;春節前夕,遠在上海工作的林貴強要回老家濰坊臨朐與親人團聚,我們再次奔赴上海,跟隨林桂強一路北上,全程記錄了這位在外游子艱辛的歸鄉路。任何一件值得的事,一個值得的人,都能讓我們即刻動身,不遠千里。

見過這座城市成長的所有樣子,是我們。
我們熱愛所在的城市,以筆為媒、以鏡頭為窗,展現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與蓬勃生機。濰坊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有我們的身影,重大政策發布、重大項目開工,我們第一時間發布權威報道;風箏會、馬拉松、音樂節等大型活動中,我們時刻準備抓取精彩瞬間;發展大會、農民豐收節、企業家大會上,我們把城市的成長融進筆端;中國—拉美和加勒比農業部長論壇、中日韓產業博覽會現場,我們用筆和鏡頭,為濰坊“走出去”點燃一簇火焰。每一次,每一場,我們沖在最前面,只為給大眾呈現最真實、最生動的畫面。

傳遞信心給人能量,為城市前進積蓄能量,是我們。
社會需要發展,更需要信心。一切信心都需要正能量,記者,正是通過文字、畫面傳遞正能量的使者。河北洪災時,濰坊救援力量接力前往,我們用鏡頭記錄下這些人性的光輝,凝聚團結奮進的力量;濰坊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持續向好,我們分析原因、展示成就,把一個真實蓬勃的濰坊擺在大家面前;風箏會、鳳溪地萬物集、新青年音樂節舉辦時,我們極力呈現一個青春靚麗的新濰坊;工信七子進濰坊、海灣國家來濰坊、中日韓產業合作發展論壇等貿易活動舉辦時,我們推介宣傳濰坊各種優勢,及時將洽談成果傳遞出來,讓廣大市民充滿信心、干勁滿滿。我們用文字和影像,讓正能量在每一個角落綻放光芒。
彈指一揮,一載又過。在記者這個不分淡旺季的行業中,我們腳步不停、筆耕不輟。我們的鏡頭里,記錄過凌晨四點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定格下百歲老人的幸福瞬間;我們的報道里,見證了濰坊傳統手工業的傳承,描繪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們定格了微小的變化和巨大的變遷,因為我們深愛著這座城,更深愛這座城的人民。
在這個屬于我們的節日里,向所有的同行道一聲感謝和祝愿。感謝自己以熱血鑄盾,在時代浪潮中無懼無畏、堅守陣地。也希望我們未來繼續披荊斬棘、并肩前行,一路向光,追隨光、成為光、散發光。
記者節快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