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里雨里節日里,記者不在新聞現場就在趕往新聞現場的路上。沒有四季,只有兩季,你關注就是旺季,你略過就是淡季。何為記者?時間走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見證:記者是一群愛拼的人,是一群“豁得出去”的人。今天是第25個中國記者節,讓我們帶上滿滿的敬意,向記者致敬,向每一位在路上的新聞工作者致以敬意。
就在記者節前夕,一年一度的中國新聞界最高獎項——中國新聞獎正式揭曉,關注這個獎項不難發現,獲獎者名單中既有不少老面孔,同時也有許多新面孔。機會屬于每一個愛拼的人,新聞獎的背后,同樣鐫刻著新聞人的“愛拼才會贏”。
太多的場面,太多的細節,太多的瞬間, 留下新聞工作者們愛拼的身影。就以好新聞為例,好新聞怎么來?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中跑出來,在“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中想出來,在“妙筆生花映日紅,文思泉涌似飛龍”中寫出來,在“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中改出來。一篇好新聞的出爐,就是一段新聞人“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的勵志故事。
這是一個更加強調“融合”的時代。而對媒體人來說,早已是“融合”的實踐者,對“融合”有特別深刻的理解。自2014年中央提出《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后,媒體融合正式開啟。今年是媒體融合戰略實施十周年,十年來,各級各地各類媒體從“相加”邁向“相融”,不斷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時至今日,從“融合”中健步走來的新聞工作者們愈發清醒,更加堅持走好融合之路,以“融合”求“融活”。那么,何以活?對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秉持的就是“融”則“通”,“合”則“達”,“豁”則“活”。
讀者的口味在變,需求在變,閱讀習慣在變,用什么樣的形式,又用什么樣的內容來“抓住讀者”?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如何應對“左右夾擊”“前后夾攻”?當前科技浪潮洶涌,技術更新加速迭代,如何才能抓住“風口”,運用技術賦能融合發展?面對“全媒體”帶來的重重考驗,面對技術的加速演變,面對媒體形態的加速轉變,媒體人該保持怎樣的“變與不變”?太多“媒體之問”,倒逼廣大新聞工作者用“豁出去”的姿態,走好媒體融合發展的“后半程”。
好記者必須勇往直前,優秀的新聞人必須奔跑向前。講政治、有擔當、有操守、講學習、會創新、接地氣、懂群眾……一個個通往“優秀”的關鍵詞,需要廣大新聞工作者用“豁”來踐行,用行動來作答。
就在今天,媒體人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慶祝第25個中國記者節。每次的慶祝,也是一次新的出發。記者的榮光,終究由每一篇作品照亮,一聲記者,是身份,更是使命;一直記著,是責任,更是榮耀。“豁”定“活”,豁出去了,“融合”一定變“融活”!(李強)
初審: 侯薇 復審: 孫曉云 終審: 陳尤欣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