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潔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口袋里都裝著一部智能手機,輕輕一點,就能記錄下生活的點滴,發布出現場的第一手消息。自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門檻低、傳播速度快、內容多樣,仿佛一夜之間,“人人都是記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還需要專業的媒體記者嗎?
答案是:我們需要,而且比以往的任何時代都更需要。網上充斥的信息呈現碎片化、情緒化,還有的真假難辨,時常讓公眾陷入迷津。專業記者便是那手持“真相之燈”的引路人,以其深厚的專業素養和敏銳的新聞嗅覺,從浩繁的信息中穿透迷霧,為公眾照亮真相的航道。

我們渴望專業記者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挖掘平凡日子里的不凡光芒。就像威海悅海公園賣西瓜的大叔,在關鍵時刻“撂下攤位就沖下去了”,現場群眾合力救人和對落水者進行心肺復蘇。這樣的故事,如果沒有專業記者的深入采訪和精心梳理,可能就會湮沒在網絡信息海洋中。挖掘、記錄、傳播,記者將這份溫暖和勇氣傳遞給了更多的人,讓正能量在社會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
我們依靠專業記者那把理性的尺子,去丈量網絡輿論的真實尺度。針對停車收費問題引起的激烈討論,大眾網記者深入的調查和理性的分析,一篇題為《在免費停車與收費管理之間見城市“智慧”》的評論文章不僅澄清了誤解,還引導公眾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城市管理與公序良俗的關系,讓我們明白城市的和諧與美好,需要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

我們更需要專業記者那敏銳的洞察力,去剖析社會現象背后的深層脈絡。今年,大眾網威海開設的《威·調查》欄目,深入網約車行業,看到了新興行業在快速發展背后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走進高職院校,了解教育改革的艱辛與探索;關注容易被網友忽略的普遍問題,提醒網友重視健康生活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用無數細節來求證某個問題,這是記者的專業所在。

在自媒體百花齊放的今天,我們依然堅信專業記者的價值。總有一些人,用專業素養承擔起信息篩選器與解碼器的職責,承擔起監督與糾偏的責任。總有一些人,不止步于做傳遞者,更努力成為社會的瞭望塔,用筆記錄時代,用心守護真相。就讓他們繼續堅定地去做公眾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成為公眾理解社會的一面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