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
杰
近日,途牛發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旅游目的地人氣指數》。
受季節因素、節假日和最新旅游趨勢等因素影響,西藏、湖南、上海等目的地將成為今年二季度游客的熱門選擇。據《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旅游目的地人氣指數》顯示,國內方面,海南、福建、廣西、湖南等地5月份客流量將較大,三亞、廈門、依然是桂林和張家界。以張家界為例。 5月將迎來張家界最佳旅游季節。景區內開滿了色彩繽紛的落花。游客可以參觀十里畫廊,探索黃龍洞,體驗武陵人走進桃花源的驚喜。
主編整理了《索引》中提到的部分我們張家界風景名勝區(點),以饗讀者。
一
十里畫廊
十里畫廊景區,位于索溪峪景區內,是景區旅游的精華所在。這條長達十余里的山谷兩側,自然景觀十分豐富。走在其中,猶如置身于畫中。溝旁,峰巒疊翠。山上的巖石形成了200多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的石景造型。其中以“孔雀開屏”、“老人采藥”、“壽星迎客”、“三姐妹峰”較為著名。
二
黃石寨
黃石寨是武陵源風景區五條精品旅游線路之一。據說,漢代留待的張良看透了世事,辭去了官職。他跟隨赤松子,隱匿江湖,游歷張家界。他被官兵圍攻。后被師父黃石公所救,取名黃石齋。它是張家界風景最美的地方,也是張家界最大的凌空觀景臺。
三
黃龍洞
黃龍洞是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列為國際旅游洞會員、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中國首批AAAA級旅游區(點)。首批旅游知名品牌之一、湖南省最佳旅游景區、湖南省著名商標、張家界頂級旅游線路之一,享有獨特奇觀的美譽。 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旅游溶洞”。 2009年,黃龍洞被評選為“中國最美旅游溶洞”。
四
天子山
天子山原名青巖山,因古代土家族首領向大坤領導當地農民起義,自稱“皇帝”而得名。東起天子閣,西至將軍巖,南連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綿延近40公里。
吳
寶峰湖
被譽為“世界經典湖泊”的寶峰湖位于武陵源風景區核心區,距天子山8公里,距武陵源區政府1.5公里,距黃龍洞8公里。寶峰湖風景區集山水、民俗為一體。尤以秀美的高峽平湖、“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寶峰瀑布、神秘的山中古寺而聞名。
土地
楊家界
楊家界風景區位于張家界西北部,北鄰天子山。是武陵源風景區繼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之后新發現的神奇景點。楊家界東與張家界接壤,北接天子山,面積34平方公里。擁有香織河、龍泉峽、百猴谷三個旅游區。其中,著名景點有一步登天、天空長廊、龍泉瀑布、摩崖藤蔓、王、白鶴聚集地等200余處。景區屬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拔1130米。境內溝壑縱橫,溪流清澈,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95%。
七
天門山
天門山古稱嵩梁山(又名云夢山、房虎山)。因山勢高如梁山嵩岳而得名。三國武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松梁山懸崖陡然裂開,神秘如門,形成了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武帝孫休認為這是吉祥之兆,于是將松梁山改名為天門山。天門山是一座四面懸崖峭壁的桌形孤山。數公里內高差達到1300多米,造就了孤峰高聳、雄霸蒼穹的雄偉雄偉之貌。山頂奇石怪樹叢生,有世界罕見的高山苞片群落。這里一年四季充滿野趣,宛如一座美麗的空中花園。
八
貓眼河
茅巖河位于桑植縣境內。茅巖河沿岸瀑布、泉水眾多,尤以水洞瀑布最為壯觀、迷人。貓眼河是一幅色彩斑斕、活潑生動的中國水畫,是一幅如詩如畫、雍容青山的畫卷。清光緒《永定縣鄉士志》記載:“黎從苦渚河入,四面灘海。此書作者八十余,浪頭河多奇險”。 ”。目前,茅巖河旅游區正處于提質升級的最后階段,將于6月9日試營業。
九
九天楓蓮風景區
九天洞享有“世界奇洞之冠”、“亞洲第一大洞”的稱號。洞內分上、中、下三層,有36條支脈交錯相連。洞內石林密布,鐘乳石懸浮,巖漿構成的各種精美景色,雍容華貴。洞內的石筍、石柱、石簾、石花、石人、石獸等,千姿百態,形態各異,難以形容。它們有紅、黃、綠、白、黑、灰,可以說是色彩斑斕,耀眼奪目。其中,九星山玉柱、九天玄女宮、壽星宮三大奇觀堪稱天下最美景觀。
風鸞溪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桑植縣九天洞、苦竹河等西線景區內,距桑植縣城12公里。 2009年3月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達到2216.6公頃,其中森林面積1929.3公頃,水域面積54公頃。主要景點有一線天、石虎、石猴、孔雀巖、姐妹峰、獨秀峰、情侶巖、回音壁、葫蘆店酒、元中川高等。
撿起
張家界大峽谷
張家界大峽谷位于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緊鄰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武陵源風景區。大峽谷里有很多瀑布和圣泉,一路上看的讓人目不暇接。峽谷內植被茂盛,空氣清新、涼爽舒適,溪流上有一層薄霧。仿佛來到了世外桃源,讓人的煩惱都煙消云散。峽谷內的全透明玻璃橋是世界上第一座斜拉高山峽谷玻璃橋。它建成了世界上最高、最長的玻璃橋,并且是第一個使用新型復合材料建造的橋梁。
策劃:張明濤
圖片:張明濤、龔建軍、龔朝陽、李綱、傳晉祠王、鄧道禮、丁云娟等
出品:掌上張家界編輯部
該平臺隸屬于張家界日報旗下。任何單位和個人使用、轉載、傳播張家界日報媒體版權內容,必須事先取得書面授權。除法定合理使用外,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傳播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