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11月8日,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科舉辦創立 110 周年發展大會,慶祝百十年走過的輝煌歷程,并對下一步發展作出展望。

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科始創于1914年,東吳大學第一位理科教師、美國生物學家祁天錫教授和東吳大學第一位化學教師、美國化學家龔士博士共同創立東吳大學化學系,開啟了學科發展的序幕。
1917年,龔士博士指導的兩位學生陳調甫、徐景韓獲得化學碩士學位,這是中國第一批化學碩士。其中,陳調甫是中國純堿工業和涂料工業的奠基人之一。經過110年的砥礪耕耘,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現已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江蘇省品牌專業,2024年化學學科位列ESI全球前1‰,排名第41位;在2024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化學位列第19位,化學工程與技術排名第14位。
近5年,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科教師承擔國家基礎科學中心分中心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7項等國家級項目120余項,年均到賬縱向經費7000余萬元。教師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獎、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專利優秀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20余項。在Science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2000余篇,產出了大量高水平學術成果。教師依托化學化工學科與地方政府和知名企業共建研究院5家、校企聯合實驗室30余家,累計同企業簽訂橫向技術服務項目200余項,累計橫向技術服務收入超過3億元,帶動產生經濟效益超50億元,為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持。

在學科發展大會上,依托化學化工學科,蘇州大學先進高分子材料創新中心、蘇州大學分子科學研究院、蘇州大學化學科學國際合作創新中心三大科研平臺同時揭幕,“三大科研平臺的成立,目的是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不斷提升化學化工學科專業水平,加強國際合作,增強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能力,為老專業注入新活力。”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主任張正彪介紹。
據悉,三大科研平臺重點瞄準納米催化、先進材料、生物醫學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產業,開展引領學科前沿的科學研究,主要布局在分子精準合成和識別、低碳能源化學、精準靶向生物醫藥等江蘇和蘇州地區重大需求領域,通過有組織科研,力爭實現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突破,探索貫通基礎研究到產業鏈的道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研究體系的改革,打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吸引和凝聚世界一流學者,形成以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為核心的世界知名研究基地。

下一步,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科將繼續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培養交叉型、創新型拔尖人才,爭取實現更多從0到1的成果突破,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發展大會前,化學化工學科還舉辦了發展咨詢會,來自包括7名院士在內的全國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的專家們為學科發展進行把脈問診,共同探討建設蘇大特色、國內一流化學化工學科的新路徑、新舉措。李映杏 馬景燁 高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