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斷滋養和啟迪后世。11月6日至8日,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古典文明與現代世界”為主題,道出了古典學的文明意蘊和時代價值。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致賀信。照亮古典學發展的新征程,為世界文化的交融與進步指明了方向。
古典學,承載著人類智慧結晶的學科,是一座蘊藏無盡寶藏的礦山。無論東西方,古典學的源頭都是古代先賢從實踐中形成的智慧。中國先秦時期,“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主張,學習不只是為獲取知識,更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孔子倡導的“天下之達德”與柏拉圖主張的“四大美德”,也都不約而同地重視勇敢、智慧、正義等人類共同價值。從古希臘的哲學思辨到古羅馬的法律智慧,從華夏先秦的百家爭鳴到唐宋的詩詞華章,這些古典文化都是人類文明長河中璀璨的明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古典學對于人類社會的滋養是潛移默化的,它滲透在我們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和審美情趣之中。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在全球化的時代浪潮中,古典學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羹之美,在于合異。”在世界古典學大會,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古典文化在這里碰撞與交融。各個文明的古典學研究成果如同百川歸海,共同豐富著人類對自身發展歷程的認知。通過古典學,我們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理解古人在面對戰爭與和平、生存與發展時的智慧抉擇。就如《孫子兵法》所蘊含的軍事謀略,不僅在古代戰場上閃耀光芒,在現代的國際競爭、商業戰略中同樣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柏拉圖的理想國理論,為現代政治哲學提供了最初的藍本和無盡的思考源泉。這些古典智慧“古”為今用,幫助我們在復雜多變的現代世界中找尋方向。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古典學連接著每一個民族的歷史與未來。中國有著悠久而燦爛的古典文化,從孔子學院在全球的廣泛建立,傳播儒家經典文化,到中國學者在國際古典學學術交流中積極發聲,分享對《詩經》《楚辭》等古典文獻的研究成果。今日中國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亦是古為今用、濟古維來傳統的當代呈現。中國積極致力于推動文明傳承發展,加強國際人文交流,促進全球文明對話,注重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深入挖掘古典文化的內涵,讓中國古典文化成為世界古典學中閃耀的星座,我們昂首闊步。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本屆大會匯聚了來自五大洲的400余位中外嘉賓,包括研究政治學、信息學、自然科學及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學者。多元文化背景與專業視角下,他們將討論世界古典學的發展方向,值得期待。將古典文化納入課程體系,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新一代;以古典題材開發出優秀的影視作品、游戲作品等,讓古典文化走進大眾生活,古典學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古典學是現代文化的源頭,傳承古典學就是保護文化的根基。通過大會的交流,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古典文化的精髓,防止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歲月的長河中被遺忘或曲解。傳承古典學,讓人類文明的發展脈絡更加清晰,讓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忘來路,讓人類的一切文明造福中國、精彩世界。
“古”為今用同精彩,“典”亮未來共發展。溯源傳統,開辟新路。從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出發,古典學必然能夠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東方與西方的堅固橋梁,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使人類在文化的交融與共進中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殷建光)
初審: 羅丹 復審: 孫曉云 終審: 張彥梅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