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改鞋跟、翻新羽絨服、修補毛衣……眼下,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讓修鞋、編織等老手藝火了起來。
記者根據某網絡平臺的地址分享,來到紅橋區禮貌大街一條不寬的街道上,找到了老孫的修鞋店。只見20平方米左右的店里,擺滿了各種大小不等、新舊各異的皮鞋、皮包,其中不乏國際大牌。有著30多年修鞋經驗的孫合嶺師傅坐在修鞋高凳前,瞇著眼用卡尺比對一雙女士皮鞋的鞋跟高低。眼鏡架在他頭頂上,他面前的高凳上支著個手機,方便隨時接電話或看微信。
“這兩年修鞋、改鞋、翻新皮包的越來越多。”孫師傅說,顧客里不僅有節儉慣了的老年人、追求舒適的中年人,還有很多崇尚時尚的年輕人。一些年輕人拿來的皮鞋、皮包價格還著實不菲。“擱以前可能舊款就丟一邊了,現在覺得翻新如新,省錢還環保。”一位消費者在某社交平臺上寫道,后面一批用戶點贊,紛紛留言“求地址、求電話”。
無獨有偶,大胡同的幾家織補小店近來也接單不斷。消費者的需求多種多樣:毛衣領口高改低、修補被蟲蛀的羊絨衫、牛仔褲肥腿改瘦腿……家住南開區的一位女士一口氣用“跑腿”送去8件毛衣,其中3件羊絨衫都是修補蟲洞。“這些羊絨衫都是幾年前買的,每件七八百元,洞洞補好了不跟新的一樣嘛。”該女士說。
近日津城大幅降溫,羽絨服成為很多人的御寒剛需。記者在多個商場看到,今年羽絨服價格有明顯上漲,品牌羽絨服動輒標價一兩千元。一些服裝公司運營人士介紹,原材料價格上漲是羽絨服價格上漲的主因,此外,與去年相比,用工成本、面料、輔料價格也在上漲。面對漲價,不少消費者同樣選擇了“改裝”。東麗區一家羽絨服翻新店里掛滿了需要“爆改”的老羽絨服。有把兩件短羽絨服拆后合并為一件長羽絨服的,有把前些年的舊款式改為當下潮款的。“10多年前的羽絨服,里面的絨子質量非常好,‘改裝’后品質絲毫不亞于現在那些上千元的新服裝。”家住保山道的何小姐說,她還把心得寫成日記發在了網上。在河西區一家制作羽絨被的店面,還有市民拿去7件羽絨服改成羽絨被。
這些“改裝”成本都不大,少則幾元,多則幾百元,卻“救活了”消費者曾經的“心頭愛”。
社交平臺、短視頻的普及,助推了這股“改裝”風。以很少的投入,獲得超預期的翻新效果,消費者不吝惜在各平臺上分享、點評自己的體驗,口碑相傳,讓隱在深巷里的手藝小店也接到了數字時代的流量紅利。這是對傳統手藝人數年甚至幾十年堅守的回贈。(津云新聞編輯劉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