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仙巖風景區(qū)等29個景區(qū)(特色小鎮(zhèn))通過4A級旅游景區(qū)景觀質(zhì)量評價,擬列入創(chuàng)建初選名錄。目前,浙江省旅游局正在發(fā)布公告。
這29個擬列入4A級景區(qū)創(chuàng)建初步名單的景區(qū)(特色小鎮(zhèn))在哪里?詳細清單↓↓
溫州仙巖風景區(qū)
仙巖風景區(qū)位于溫州市甌海區(qū)東南部的仙巖鎮(zhèn)。屬大羅山山脈。素有“五潭二井之美,九獅一象之奇”之稱。道家稱仙巖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
早在南朝時期,仙巖風景區(qū)就已是著名的旅游勝地。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游覽仙巖后,寫下了“船行仙巖,尋三皇境仙蹤”的膾炙人口的詩句。晚唐著名道士杜光庭稱仙巖為“第二十六洞福地”。南宋理學家朱熹著有《西山一號》、《開天氣象》,大加贊賞;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經(jīng)典名著《怪》《醉》《綠》使梅雨潭名揚天下。
仙人巖——白家尖日月中
白家尖因明末戰(zhàn)亂,故稱白家尖。數(shù)百個家庭曾在此避難。在這里,東望大海、西望群山、清澈蔚藍的銀河。美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故事在這里交融,讓咸巖的歷史在初升的日月中熠熠生輝。
西巖 - 隱藏在西巖山中
仙巖山被杜光庭《洞天福地》稱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相傳黃帝軒轅氏曾在此修行。圣仙巖、煉丹井、黃帝池等遺址,將仙巖山的歷史寫在了風景里。緩慢而順利。
仙巖——瀑布潭奇觀,綠意盎然
“飛瀑天晴雨,梅池常如夏秋”。遠遠望去,梅雨塘里的瀑布從懸崖掌心噴涌而出,直奔而下,發(fā)出轟鳴聲。梅雨湖兩岸,有兩座懸崖峭壁對峙,絕對無法攀登。懸崖上長滿了綠色的苔蘚和植被,呈現(xiàn)出天然的墨綠色。這種扁平又濃密的綠色真是可愛極了。仙巖梅雨湖的美景和靈氣與朱自清的筆下結合,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覽。
“梅雨潭湖水的碧綠吸引了我們,我們開始追逐她的神光。我們抓著草,爬上巖石,小心翼翼地彎下腰,穿過一扇石穹門,就到了那碧綠的湖面。” ……以后我就給你起個名字吧,好不好?
——朱自清的《綠》
“石流劈在山腹,深甕深沉。寒碧透骨,亂石飛濺,雷聲震耳。”這是清代詩人吳臣言對雷湘潭的精彩描寫。雷象潭位于梅雨潭之上。它的瀑布位于庭院中。一灣清澈的溪流注入巨大懸崖之間的深淵。溪水從腳下傾瀉而下,直奔池底,發(fā)出春雷般的“轟隆隆”聲。 “聲音如此之大,故名雷響潭。”
龍須瀑布位于雷象潭上游。穿過蜿蜒的竹林,終點是龍須瀑布。龍須瀑布的懸崖并不陡峭,還有一個斜坡。溪水從上面巖石的縫隙中奔流而下,然后流入斜坡。它被斜坡上突出的巖石切割而成,形成一條條溪流,狀如龍須,故名龍須瀑布。
”
仙巖風景區(qū)不僅擁有梅雨湖、雷香湖、龍須湖及同名三瀑布等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區(qū)內(nèi)人文景觀眾多。著名的有省級文保單位千年古剎圣壽寺、永嘉寺等。學校首創(chuàng)陳浮梁寺,還有仙巖摩崖石刻、千年古茶花、羅大師塔墓等三個區(qū)級文保單位。
”
仙巖——伴著圣壽禪寺的禪音
圣壽禪寺是目前浙南地區(qū)最大的寺廟。位于大羅山集萃峰南麓。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南宋大學士朱熹游仙巖,題寫“西山為佳”、“開天氣象”兩匾。
寺廟建筑前后多層,宏偉雄偉,紅柱門,黃墻,青瓦頂,中間和兩端飛角。古剎名僧名人云集,開山祖師慧通歸一的誦經(jīng)聲在耳邊縈繞,讓仙巖的歷史閃爍著神秘的宗教色彩。
仙巖——慧光塔佛光浸透
惠光塔,千年塔,千年塔。歷史的潮流中,人來人往;在歷史的滲透中,朝代更替;多少煙雨,多少故事在談笑間化作滄桑,慧光塔卻依然在這里等待著仙巖古鎮(zhèn)的輝煌,風鐸之聲數(shù)里可聞。北宋印章、金冊、銀冊、墨卷等歷史文物,讓咸巖的歷史至今可追溯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日夜夜。
仙巖——山水間蔓延的人文靈氣
始于南朝的摩崖石刻散布在咸巖的山水之中,尤其是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此留下的足跡和“青”字,為咸巖的自然景觀增添了一份人文精神。 。
仙巖——蘊藏著古茶樹的生命
金河水庫旁有一花城洞,奇峰怪石,洞內(nèi)景色幽靜清幽。洞內(nèi)的唐代古茶樹,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枝繁葉茂,年年繁花似錦。楊貴妃日本之旅的紀念品在這里長大,轉眼就消失了,已經(jīng)存在了數(shù)千年。像活化石一樣存在的美麗故事和唐茶,讓仙巖的歷史隨著花開花落而生機勃勃。
仙人巖——藏有眾多西周文物
咸巖綏峰西周土墩墓帶我們穿越歷史,回到西周時期。玉柄衣、銅鼎、銅劍、銅鈸、銅碗等文物令人驚嘆。數(shù)千年后,無數(shù)文物被重新發(fā)現(xiàn),使仙巖的歷史在東溝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
自駕路線:溫州市區(qū)—溫瑞大道—溫霞路—仙巖
公交:可乘坐97路公交車至仙巖風景區(qū)
—
—
最后祝愿各景區(qū)都能順利度過公示期。
壯大浙江4A級景區(qū)隊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