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筆架山區域分布圖▲
在中國境內,被稱為“筆架山”的地方有數十處。雖然它們的發音相同、名字相同,但實際上卻有很大不同。然而,經過我們的查找整理、詳細對比,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錦州筆架山”是天下奇觀,舉世絕無僅有……
▼燈塔山國家庫存▼
香港九龍筆架山
原名云墩山,又名筆架山,是香港九龍半島的山峰之一。它位于九龍塘和石硤尾之間的地區,海拔458米。山東東有獅子山,西北有尖山,西南有鴉巢山。此外,山峰附近還有鐵路坳、九龍坳。筆架山以北是新界沙田區的地龍口,以南是石硤尾附近的大窩坪。
廣東省深圳市筆架山
位于深圳市中心北側,毗鄰福田中心區,占地146公頃。這是一片丘陵地,有十多座小山峰。三座主峰東西矗立,形如筆架,故名。這是一個山地公園。主峰海拔178米,與遠處的地王樓遙相呼應。從山頂可以俯瞰繁華都市,以及深圳灣、蛇口、香港上水、元朗的美麗景色。
陜西省清澗縣筆架山
位于陜西省清澗縣,扼守延安、關中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筆架山橫亙城西側,形似一座筆架山。清溪流淌,綠林掩映。當你爬上去向遠處眺望時,突然感覺視野開闊了,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里的風景。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白雪山、楚漢源墓。
安徽省蕪湖市筆架山
蕪湖進入皖南山區,進入南陵縣。當地人稱這座山為“筆架山”。因為從南面看去,它那三座巨大而鋸齒狀的山峰,確實像一個極其壯觀的筆架。
山東省鄒城市筆架山
筆架山是一座歷史名山,擁有珍貴的文物古跡。位于鄒城市東北31公里處,田黃鎮、張莊鎮交界處。東臨紅山,西接五龍山,南臨破山,北依廬山。山勢南北走向,有三座山峰,形如筆架,故名“筆架山”。當地有一句流行的順口溜:大山雖高,但大山沒有第二座山高,而三座山的重量卻巨大。
浙江省蒼南縣筆架山
位于蒼南縣最高峰鶴頂山西南。它與鶴頂山的高差約為100米。它是同一山脊兩端的一座山峰。山的北側屬范山鎮,大坪山自然村就在山腳下。從這里望去,山頂呈“凹”字形,類似于古代用來盛畫筆的文具。山南側屬帶嶺畬族鄉。山體幾乎呈90度角,陷入峽谷之中。
湖北省羅田縣筆架山
位于湖北省羅田縣東北邊緣,海拔1373米,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山南有懸崖,高300多米,寬1.5公里。位于山下2.5公里處的江風堂之上。山頂有5座山。大石峰呈漢字形并列,從西南方向看去,酷似一座高聳的筆架山,故名筆架山。
廣東省高州市北家山
位于廣東省高州市南3公里處,山區面積4.5平方公里。它有左、中、右三個峰。三峰并列成一條線,形似筆架,故名。自明清以來一直為“高梁八景”之一。主峰海拔208米,左右山峰高約100米。現開發為筆架山森林生態公園。
江西省金溪縣筆架山
位于金溪縣河源鎮新鄭家村,距道教發源地江西龍虎山風景區10公里。屬武夷山東北端,因形似筆架而得名。群山之中,筆架峰最高,海拔1363.4米,為縣之巔。
湖南省石門縣筆架山
在筆架山腳下的雙溪坪,有一座華玉寺,為唐代鄂公所創建,名白馬寺。明洪武年間重修,今已不存。寺內原有一口千年古鐘,古碑上有詳細記載。如今,既沒有紀念碑,也沒有鐘。據民間傳說,“大鐘被放入爐中進行大型煉鋼作業,并建造了水利紀念碑作為罪魁禍首”。民國三十二年春,日軍騎兵進攻太子坡、雙溪橋。中國軍隊保衛了筆架山、青山嶺、尖峰山地區。他們在村民的帶領下向敵人發起進攻。第二天他們就撤退了。
安徽省銅陵縣筆架山
銅陵筆架山位于市中心東南側。因其兩峰挺立如筆架而得名。古時又稱:石兒山。據有關記載:“山上樹木茂盛,云霧繚繞,清雅幽靜。山頂有一塊巨石,高十余丈,可容數十人同坐。”石頭上有巨大的人跡,上面常常有飛禽走獸的痕跡”。銅陵古八景之一的“十二云根”,就是指的這個地方。
福建省龍巖市筆架山
筆架山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港鎮湖西村。屬龜甲山脈,海拔1274.6米。
湖南省岳陽縣筆架山
位于岳陽縣雄市大武郭,因三座主峰形似筆筒而得名。相傳是屈原擱筆的器物。山脈毗鄰新強河北岸,西接新強河沖積平原延伸至洞庭湖平原,東接幕府山脈,處于岳陽平原丘陵過渡地帶。山脈西側是元末從江西移居太原的郭氏家族的住宅。因此,筆架山自古以來就是郭氏家族的祖墳所在。民國28年至1933年,筆架山是四次長沙會戰的前線戰場。特別是1939年,石恩華少校阻止了奈良戰役。戰斗殘酷,精神催人淚下,名揚中外。
廣東省河源市筆架山
位于廣東省河源市西北部的萬綠湖畔。因其山峰起伏如筆架而得名。筆架山風景區內有很多觀景臺。拾階而上,登上山頂,東望城市全景,西望萬綠湖碧波。
湖南省益陽市筆架山
筆架山鄉有一座山脈,形似放畫筆的架子,故古人稱其為筆架山。解放后,改稱筆架山公社,后又改稱筆架山鄉。
湖北省蘄春縣筆架山
在蘄春縣城西北30公里的筆架山。海拔1200米,有三座高聳的青峰,中間尤為突出,形如筆架,故名。
黑龍江省海林市筆架山
位于黑龍江省臨海市的一座山,因山峰形似筆架而得名。
浙江省安吉縣筆架山
筆架山,又名筆架山,位于安吉南北胡鄉,因形似筆架山而得名。是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筆架山
福建省惠安筆架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市紫山鎮。位于惠安與泉港交界處。海拔752.3米,為惠安市最高峰。山頂三座山峰連成筆架,山由此得名。這里紅花遍地,滿山新綠,泉水潺潺,林濤陣陣。是一處休閑、避暑勝地。筆架仙宮相傳因祀奉“何氏九仙”而得名。
青海省海東市筆架山
筆架山位于青海省樂都縣港鎮,當地人稱筆架山最高峰為“尖山”。擁有百年歷史的艾倫學校位于筆架山腳下。
河南省鞏義市筆架山
在嵩山北麓、黃河南岸,有一座黃土山丘——九龍嶺。鳩龍的身體蜿蜒曲折。腰部有一處突出的黃土懸崖。三座山峰并肩矗立在懸崖上。它們是鳩龍的爪子。其形狀酷似老式筆架,故名筆架山。相傳世界偉大文化名人——杜甫就誕生在筆架山腳下。
重慶萬州筆架山
位于大巴山脈中的重慶萬州熊家鎮松柏村與云陽高升村交界處,海拔1000米以上。筆架山三峰挺立,形如筆架。山上蒼松翠柏,環境幽靜、幽雅。放眼望去,群山連綿,視線一望無際。
云南省玉溪市筆架山
云南澄江撫仙湖畔的鹿沖村北,有一座無山相連的奇峰。三峰陡立,形如筆架,故名筆架山。
山東省萊蕪市筆架山
位于萊蕪市西南部牛泉鎮龐家莊村。山峰環抱,綠水環繞,景色宜人。相傳東晉書圣王羲之在此與文人墨客習字時,風吹紙卷。他急忙放下筆,按在紙上。他突然抬起頭,發現這座山的形狀像一個筆架,于是他拿起筆,給它起了個名字。
四川省松潘縣筆架山
松潘縣有一座山,山峰三座高聳,形狀如筆架。民國《松潘縣志》:“文人在此崛起,山巒鐘靈?”清代人楊淑芬有詩云:“石凳參差,三峰自然。高連云漢筑工巧,可見珊瑚落管。光。毛英被授封號托付,巨靈挖出古硯陪伴他,然后借用人界來管理這座城市。”
貴州省榕江縣筆架山
筆架山位于貴州省榕江縣固州北部,車江壩尾。歷來為古州八景之一。
廣東省潮州市筆架山
位于廣東省潮州市東郊,韓江東岸。原名雙井山,或東山。因形似古筆架,故名筆架山;因韓愈,又名寒山。景點有:潮州窯遺址、漢文公祠。
錦州小筆架山
錦州小筆架山是濱海新區東部距海岸約1公里的一座小島。島上雙峰如筆架,因與南部大筆山島遙相呼應而得名。島呈葫蘆形,東南走向西北,長222米,平均寬60米,面積1.3萬平方米,最高點海拔27.1米。周圍漲潮水深約4米,退潮后島嶼露出。西麓有一沙洲,蜿蜒靠近西岸,尚未與大陸相連。據了解,這是中國經緯度最北的島嶼。
錦州筆架山
筆架山說是山,其實是一座島。位于錦州市濱海新區。山有三峰,兩低一高,形如筆架,故名。山上懸崖峭壁秀麗,自然風光迷人。自下而上建有山門。 、真人廟、呂祖亭、太陽廟、雷公廟、電木廟、五母宮、方丈院、三清閣等眾多道觀和裝飾,其中以主峰上的三清閣最為精美。共有六層,高26.2米。為八角尖頂、飛檐的仿花石木結構建筑。它是獨一無二的。內有漢白玉雕刻的道教造像三十尊。雕像七尊,每尊高約兩米,雕刻精美,表情各異。登上亭頂,可見海天一色,景色絕佳。
景區以筆架山島和“立交橋”為主要景點,大致分為海島游、海上觀光、岸上娛樂、沙灘海水浴、度假修養五個區域。總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7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28平方公里。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生活服務設施齊全,交通便利。
筆架山自然景點密集,有馬鞍橋、一線天、神龜出海、石猴游泳、老虎洞、夢蘭灣等,文物古跡眾多:祖庭、太陽宮、五母殿、萬佛殿、龍王廟、三清閣等
筆架山天橋:從海岸到筆架山島有一條1620米長的碎石路,比海灘還要高。人們稱其為“立交橋”。天橋平坦筆直,連接海岸與山島,猶如一條追潮的巨龍。跌落時而時隱時現,神奇而奇妙,堪稱“舉世無雙”。
每當潮水退去,山與海岸之間就會出現一條寬30余米、長2公里的“立交橋”,可供車馬通行,故俗稱“立交橋山”。
錦州文化新媒體矩陣
金洲文化微信公眾號
金州文化新浪微博
文化錦州官方頭條號
金州文化搜狐賬號
錦州文化鳳凰
金洲文化720云VR全景平臺
知識、態度、深度讓你第一時間掌握文化信息
圖片/除錦州外,其他均來自網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