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殺了一個人,救了十萬人?!?- 夏洛特·科黛
“我不知道我是劊子手還是死刑犯?!?——薩德侯爵
1793年,法國大革命雅各賓派領袖讓-保羅·馬拉被暗殺;同年,來自卡昂的吉倫特派刺客夏洛特·科黛被送上斷頭臺。薩德侯爵正在巴士底獄服刑。
1808年,即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第五年,拿破侖·波拿巴兼任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保護者、瑞士聯邦仲裁員,使法國成為歐洲霸主。
1964年,德國劇作家彼得·魏斯根據馬拉之死和拿破侖統治下的法國社會創作了《馬拉/薩德》,并獲得成功首演。
1968年,巴黎爆發五月風暴,美國民權運動風起云涌,革命風暴席卷全球——彼得·韋斯在劇作《》中的預言成真了。
2018年,五十年前的問題仍未解決,新的問題不斷出現——生活在后革命時代的我們該如何面對種種困惑和憂慮?
今年5月,706青年空間將舉辦“日常生活批判暨1968年50周年”系列活動,我們將上演中國版《馬拉/薩德》作為閉幕劇。現招募主要演員,尋找熱愛舞臺、熱愛思考的你!
通過馬拉與薩德的辯論,我們將帶著觀眾穿越時空,走進兩百年前的巴黎社會,諷刺五十年前世界的巨變,反思當今的后革命時代。
情節及藝術特色
該劇顛覆傳統,在劇本解讀和表演形式上大膽創新。故事結構采用戲中戲的手法。講述了法國著名情色作家、哲學家薩德侯爵在導演庫爾米的指導下,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期間的故事。該劇向到訪醫院的領導和觀眾講述了法國大革命領袖馬拉被刺殺的故事。薩德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是由醫院里的精神病人扮演,不僅展現了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還暗示了病人的疾病特征。
該劇借鑒超現實主義前衛戲劇和安東尼·阿爾托的殘酷戲劇理論,采用對話、獨白、演講、歌唱、舞蹈、啞劇等現實與幻想相結合的表現手段,赤裸裸地向觀眾展示革命斗爭中的欲望。 。以及人性的復雜姿態。
演員們超越臺詞的限制,用身體和聲音來表達身心的痛苦,營造出壓倒性的氛圍和獨特的張力,留下了許多令人震驚的戲劇場面。
招聘職位
可以試鏡多個角色,單個角色沒有性別限制
薩德——無論性別如何,一位偉大的色情作家,宣揚性暴力和性虐待以及不道德的哲學。晚年,他在醫院接受治療。作為導演和編劇,他排練了《馬拉/薩德》的戲中戲,并與劇中人物馬拉進行對話和辯論,交換意見。
馬拉 - 男性,雅各賓派領袖、醫生、政治家和革命家。 1783年放棄醫學從政,1789年參加革命,1793年被暗殺。劇中馬拉激情澎湃,筆耕不輟,主張極端暴力革命;1793年被暗殺。但他病得很重,坐在浴缸里快要死了。由一名妄想癥患者扮演。
——女性,出生于卡昂的貴族少女。她在革命期間支持溫和的共和黨人。 1793年,她刺殺了馬拉,隨后被送上斷頭臺。她高貴卻神經質,情感脆弱卻一意孤行。她由一位患有抑郁癥和夢游癥的患者扮演。該角色有一個獨唱,一個對唱;有音樂基礎者優先。
雅克·魯( Roux)——性別不限,前天主教神父,大革命期間成為激進社會主義者,為廣大民眾和貧弱群眾發聲。他是馬拉最堅定的革命同志,性格暴躁、無法控制。由一個狂躁的瘋子扮演。
杜佩爾 - 男,科迪的情人,貴族,革命期間溫和的吉倫特派議員;他反對暴力革命,極力勸阻科迪刺殺馬拉。他由一個花癡扮演,總是利用自己的性格來占科黛的便宜。此角色有對唱,有音樂基礎者優先。
庫爾米——不分性別,精神病院院長,文明紳士,大革命的受益者。當表演失控時,經常會介入控制局勢。
旁白——性別不限,吟游詩人,“戲中戲”與觀眾之間的橋梁,負責宣布場景、解說、理順劇情。
合唱團、護士、病人——性別不限,總共約10人。合唱團負責演唱合唱和簡單的啞劇表演;病人要為自己的瘋狂、失控和噓聲負責;護士則負責抓捕失控的病人。合唱曲目共五首左右,有音樂基礎者優先。
注冊要求
熱愛舞臺,熱愛表演,有良好的形象和氣質,有團隊合作精神。
有舞臺經驗和聲樂基礎者優先,但無硬性要求。
排練期為4月第二周至5月底,預計5月底至6月初演出;具體排練時間將與劇院經理協商安排。
報名時間及方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