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寫作題目】1、剛進入初中,你來到了新的校園,走進了新的教室,認識了新的老師,認識了新的同學。你一定有很多新的經(jīng)歷、感受、想法吧?請拿起筆,選擇一個方面,然后寫下來。沒有字數(shù)限制。 2.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笑,會被感動,當然也會有淚水和悲傷……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經(jīng)歷,每一點滴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經(jīng)歷讓您印象深刻、難忘?回憶一下并寫下來。準備自己的主題。不少于500字。 【寫作導航】生活如源頭,文章如溪流。水源豐富,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流淌,熱鬧非凡??梢?,要寫出好文章,必須學會在生活中寫作。 1、熱愛生活,學會觀察。細心觀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時時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園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瑣事,社會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的寫作素材。觀察的對象是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可以觀察人的外表、神態(tài)、語言、動作,推測人的心理;你可以觀察事物的原因、過程和結(jié)果;可以觀察物體的形狀和結(jié)構;可以觀察風景的特點。將平時觀察到的內(nèi)容進行分類積累,使其成為自己寫作素材的持續(xù)來源。 2.體驗生活,積累素材。宋代大詩人陸游游說“寫詩之功在于詩”,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積累生活素材,我們不能只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理解生活,表達對生活陽光的向往和興趣。多角度體驗生活,表達你獨特的體驗。將觀察的對象與自己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產(chǎn)生生動、生動、令人印象深刻的感受和體驗。如果你看到一支燃燒的蠟燭,你就會想起默默奉獻的老師,有一種贊美老師的沖動。 3、精致生活,學會選擇。選擇你最熟悉、最有感情的生活,因為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事情都是你親身經(jīng)歷過的,有真實的經(jīng)歷和感受。要善于把握人物的語言、心理、環(huán)境來描寫,這樣才能把人、事、精神寫得清楚,描寫得生動、傳神。 【優(yōu)秀作品賞析】那一次,我真的很后悔。 “誰、誰做的?做錯事就得承認,別心存僥幸,聽見沒有?”語文老師這次徹底被激怒了。但我把頭深深地埋在雙臂之間,沮喪又擔心。為什么?因為這是我很難談論的事情。昨晚自習結(jié)束后,班主任讓我一個人留下來收拾衛(wèi)生。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個人,月黑風高,心里不免有些愧疚。匆匆清理完后,我就想逃走。正當我往門口跑去的時候,“啪”的一聲巨響,我被絆了一跤,身后莊嚴的桌子上的所有東西都掉到了地上。我快速地看了一眼,幸好沒什么大不了的。我趕緊把鄭重桌上的東西收起來,心想:明天就為了這點小事向他道歉就可以了。他不會這么小氣的!但萬萬沒想到,就在我快速轉(zhuǎn)身的那一刻,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又聽見“砰”的一聲。怎么了?我回頭一看,墨水瓶已經(jīng)被我一氣之下扯了下來。正當我準備回去收拾的時候,悲劇又發(fā)生了,搖搖欲墜地放在桌子邊上的國文書就在這時掉了下來。于是,中文書的封面上,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黑色墨跡。它就像一片陰霾,將我徹底吞沒。該怎么辦?這是我腦海中浮現(xiàn)的第一句話,我該怎么辦?這么大的墨跡。而那位堂堂主子也不是好惹的,我已經(jīng)死了。突然,一個邪惡的想法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但我拒絕承認。無論如何,現(xiàn)場只有我一個人。就算告訴了老師,誰會懷疑我這個班主任的“心腹”呢!這正是我所期望的。第二天一早,蘇顏就明白了昨晚慘案的始末。那本被墨水浸濕的國文書突然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國文老師被激怒的一幕就公開上演了。當這一幕真正到來的時候,我被嚇到了。感覺同學們都盯著我看,好像在不斷地問我。我很迷茫,很困惑,很茫然。我心里的“白色天使”和“黑魔鬼”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白色天使”鄭重地對我說:“當你知道自己是個好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誠實,改正自己的錯誤!”但“黑魔王”卻惡狠狠地對我說:“只要你不承認,就沒有人會懷疑你!”我猶豫過、彷徨過、掙扎過。最后,我下定決心,承認自己的錯誤,做一個誠實的人。早自習結(jié)束后,我向語文老師解釋了事實。在語文老師的調(diào)解下,我和蘇顏之間的矛盾得到了解決。
當我走出辦公室的時候,我只覺得天很廣闊?,F(xiàn)在每次想起那次,我都非常后悔:后悔自己沒有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表現(xiàn)得像個“膽小鬼”。但我也很高興。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懂得了做人必須誠實。今后,我會一直鞭策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名師點評】這種文化直白、跌宕、引人入勝。這是年輕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的結(jié)果。章節(jié)開頭巧妙地設置懸念,引發(fā)下文;然后巧妙地運用敘述和曲折,生動地追溯了事件的起源和過程;然后詳細闡述了精神斗爭,掀起了波瀾,形成了文章的動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