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刁明杰
疼痛往往伴隨疾病的發生,是身體傳達出的重要信號。青大附院疼痛診療科致力于幫助患者實現無痛或輕度疼痛的基本生活狀態,積極開展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脊髓電刺激、等離子射頻、球囊壓迫等特色治療技術。科室以患者為中心,不斷精進技術,為疼痛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精準微創,特色技術祛除慢性疼痛困擾
一般來說,超過三個月的疼痛稱為慢性疼痛,長期的慢性疼痛會對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傷害,青大附院疼痛診療科住院病人以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病理性疼痛、帶狀皰疹后疼痛、三叉神經痛和軟組織疼痛為主,其中老年群體占大多數,科室通過微創技術可治療包括頸、腰痛,下肢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等慢性疼痛。
疼痛診療科從2009年起開展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技術,手術創傷小(7毫米切口),術后恢復快。一名79歲的老人忍受腰及雙下肢疼痛達半年之久,一直無法平躺,曾到脊柱外科就診,因病情嚴重無法耐受全身麻醉,不能接受手術治療,輾轉來到疼痛診療科門診。科室尹燕偉主任接診后,完善了相關檢查,發現患者雙節段雙側突出,由于椎間孔鏡是腰椎單側入路,常規來說手術只能解決單側的單節段或雙節段突出。因患者心肺功能差,無法平臥、不能耐受長時間手術。
經過不斷完善手術方案,尹燕偉主任團隊確定了單側入路、術中調整通道實施雙側雙節段突出髓核摘除的方法,在麻醉醫師的緊密配合下,團隊歷時1小時15分鐘,采用腰部硬膜外麻醉方式成功完成手術。術后,患者雙下肢疼痛減輕,實現了平臥睡覺的愿望。
多元治療,不同方式解決患者疑難問題
慢性疼痛性疾病發病率高,治療方法多樣,疼痛診療科努力用最小的創傷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例如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團隊僅通過0.7cm大小的創口就可以摘除突出的椎間盤,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科室在神經病理性疼痛治療方面經驗豐富,特色治療包括射頻脈沖、脊髓電刺激、等離子射頻、球囊壓迫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通過銀質針導熱治療肌肉軟組織疼痛、關節疼痛等肌骨疾病。
曾有位14歲的男生因不明原因右下腹疼痛伴腰痛3個月找到尹燕偉主任就診,長期的疼痛已影響其學習,嚴重時無法正常睡眠。該男生曾在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就診,然而做腹部CT及腸鏡檢查均無異常。
來到疼痛診療科就診后,查體發現其右下腹深壓痛、腰椎椎旁叩痛。尹燕偉主任仔細觀察腹部CT發現右側腰大肌痙攣,在超聲引導下進行了腰椎旁入路,在腰大肌周圍注射消炎鎮痛藥物后疼痛消失。“你們太神了!”解決了困擾許久的疼痛,家長和孩子為科室團隊豎起了大拇指。
行穩致遠,打造高水平學科團隊
青大附院疼痛診療科始于1992年市南院區成立的麻醉疼痛門診,2006年12月設立疼痛診療科病房,早期擁有床位12張;2013年3月,疼痛診療科搬遷至西海岸院區,目前固定床位33張。2022年10月,平度院區病房啟用,固定床位15張。目前,西海岸院區月出入院患者為180人次-230人次;平度院區月出入院50-80人次。
尹燕偉主任帶領團隊,廣泛開展頸腰椎疾病及關節性疼痛的微創手術治療、慢性軟組織疼痛的銀質針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及診斷不明的頑固性疼痛的靶點射頻脈沖治療、晚期癌性疼痛規范化階梯治療等一系列先進治療技術。
為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目前,疼痛診療科門診在市南、西海岸、嶗山、平度四院區均有設置,四院區每年門診總數量約為3.5萬-4.5萬人次,給眾多受慢性疼痛困擾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尹燕偉,青大附院疼痛診療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頸、腰椎間盤突出椎間孔技術微創治療,超聲引導下慢性軟組織疼痛的局部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射頻脈沖及脊髓神經電刺激調節治療,癌性疼痛的多模式鎮痛管理。兼任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疼痛病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疼痛學分會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委員,青島市疼痛學會主任委員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