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關乎人民幸福、社會穩定與國家長治久安。在新時代背景下,“三問”于民——問需聯民意、問計聯民智、問效聯民心,成為推動基層治理做實做細的關鍵路徑,深刻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問需于巷陌,情牽民意繪新篇。基層是民眾生活的主場,民眾的需求紛繁復雜且具體入微。從老舊小區的設施修繕到社區公共服務的優化,從環境衛生的改善到就業幫扶的精準實施,無不需要深入細致地了解民眾心聲。這就要求基層工作者走出辦公室,深入街頭巷尾、田間地頭,與民眾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通過常態化的走訪調研、民情懇談會、線上意見征集等多種方式,廣泛收集民眾在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各方面的需求信息。唯有精準把握民眾需求的痛點、難點、堵點,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規劃項目、配置資源,使基層治理舉措真正呼應民眾期盼,如絲絲春雨,潤澤百姓心田,描繪出基層治理的嶄新畫卷。
問計于賢達,慧聚民智啟宏程。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在基層治理過程中,應充分尊重民眾的主體地位,激發民眾參與治理的熱情與積極性。無論是鄉村振興中的產業發展規劃,還是城市社區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創新,都應廣開言路,鼓勵民眾建言獻策。通過搭建社區議事廳、村民理事會等民主協商平臺,讓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民眾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能工巧匠可貢獻技藝改良社區設施,商界精英可分享經驗助力經濟發展,普通居民也能以自身生活體驗為治理提供鮮活思路。匯聚起民眾的智慧涓流,便能形成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發展的磅礴力量,開啟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宏大征程,使基層治理這艘航船在民眾智慧的燈塔指引下,破浪前行,行穩致遠。
問效于口碑,德潤民心筑善治。基層治理成效如何,民眾最有發言權。民眾的口碑是檢驗治理成果的 “試金石”。一個治理舉措是否成功,不在于形式多么新穎、數據多么亮眼,而在于是否真正給民眾帶來實惠、讓民眾滿意。因此,在基層治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以民眾滿意度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定期開展民眾滿意度調查,將民眾對社區服務質量、環境改善程度、矛盾糾紛化解效果等方面的評價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同時,注重對民眾反饋意見的分析與運用,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優化。以良好的治理成效贏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用實實在在的成果滋養民心,讓民眾在基層治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與溫暖關懷,從而構筑起基層善治的堅實根基,使基層社會充滿和諧穩定的生機與活力。
“三問” 于民,是基層治理的智慧源泉與力量根基。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征程中,只有始終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才能真正做到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解民眾之所難,讓基層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奏響基層社會和諧發展的動人樂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