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新進程,不禁讓我回頭看了看這些年改革的“成績單”,優秀的改革成績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改革是舟,人民是帆,帆起則舟行,帆卷則舟停。
科技賦能,助力辦事效率,增添辦事體驗感。刷臉支付,掃碼支付基本覆蓋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科技的發展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階梯”。比如:我省升級后的“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以數字新質生產能力支撐平臺實現高度便捷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做到“零材料”“智能審核”“零跑動”。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持續推動高效辦成“退休一件事”,聯動省人社、衛健、公安、公積金、就業等部門,實現正常退休申請、離退休提取住房公積金等9個事項聯辦,整體辦事流程實現線上“多端受理、一次不跑”,線下“一窗受理、只跑一次”。從出生到退休,跨越六十余載,就像我國的技術從0到1,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技術的改革,為民辦實事增添了“體驗感”。
環境治理,共建生態文明,增添健康體驗感。記得十五年前的南圣河水流湍急、清澈見底,每逢周末班主任還會在河邊組織班級活動,這幾年的南圣河仿佛被扼住了喉嚨,只有細小水流,干枯的河底一覽無余,常被市民稱為“南圣溪”。不過“此景不長”,隨著《海南省“六水共治”實施方案(2023—2026年)》的提出,“南圣溪”正在恢復為“南圣河”,同時,在2023年度市縣“六水共治”工作考核中,我市被評為優秀,這也是我市連續兩年在“六水共治”工作考核中被評為優秀。水源的恢復不僅為我市景觀增添濃妝艷抹的一筆,也促進了我市水源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好了,環境好了,市民的身體健康也就好了。
基礎設施,提高生活質量,增添生活體驗感。基礎設施是提高居民幸福感必不可少的工程項目,比如:改廁工程,“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這曾是農村廁所留在人們腦海中的印象。小廁所連著大民生。近年來,“廁所革命”在全國展開,從鄉村到城鎮,各地不斷推廣普及衛生廁所,讓群眾如廁更“講究”。再比如,要想富,先修路。在我市番賽村,有這么一條路,叫做“遍好路”,也是變好的諧音。番賽村位于半山腰,僅靠一條道路作為主要的交通運輸要道連通村外的公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這條道路給村子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遍好路”也讓更多的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出村子、走進城市、端到餐桌”,也讓更多的人認識番賽村,來到番賽村。基礎設施重在基礎,是人民提高生活質量的基礎,也是深化改革在鄉村“具象化”的基礎。
藥品報銷,醫療保障,增添就醫體驗感。以前提到就醫,大家總會說起“看病難”“掛號難”“藥太貴”。如今,我省推出樂城全球特藥險2021海南版,一年保費每人29元,保障金額最高100萬元,藥品數量從上一年的70種增加到100種,涵蓋了海南高發的肝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上線3天參保突破10萬份,讓更多普通患者用得起價格昂貴的進口藥、特效藥。再比如,來自黑龍江省的“候鳥”楊術冬常年居住在我市,談及異地就醫結算十分感慨。他告訴記者以往看病需收集票據回老家報銷,如今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申請備案,既便捷又快,他感到非常舒心。在我市,無論是在門診接受治療,還是需要在住院部接受深度治療,就診者都可以輕松地完成結算報銷流程,無需繁瑣的手續和等待時間。讓每一位省外參保人切身感受到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帶來的便利,減輕患者負擔,進一步提升參保人員的就醫體驗。又或是,全省醫院互相認可檢驗報告單,減少了重復的檢查費用,讓群眾感受到醫療改革正在進行時,就醫體驗感逐步提高。
一以貫之,一往無前。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征程上,改革開放這艘巨輪,正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寬廣航道,破浪前行。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改革不全是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動靜”,把長期困擾群眾的身邊事解決了也是改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