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新型大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在上海交付國外用戶,這型船采用了國際先進的新型貨艙系統,填補了我國在該船型建造領域的空白。據介紹,此次交付打破了此前國外船企在這型LNG船建造領域的壟斷。
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LNG運輸船,作為海上天然氣運輸的關鍵“巨鯨”,長期以來國際市場被少數國外巨頭所壟斷。其建造技術之復雜、工藝要求之嚴苛,令眾多國家望而卻步。然而,中國制造業的勇士們以無畏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毅然踏上了這條充滿挑戰的破冰之旅,取得了成功,讓人振奮。回首往昔,中國制造業在諸多領域曾飽受國外技術封鎖與壟斷之苦。從高端芯片到精密儀器,從先進材料到航空發動機,我們無數次面臨“卡脖子”的困境,被迫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徘徊掙扎。但正是這些困境,錘煉出了中國制造業不屈的脊梁和頑強的斗志,中國制造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5G技術上取得領先,高鐵制造打造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列車,中國自主研發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成功執行多次發射任務,助力各類航天器進入預定軌道,等等。本次交付的新型大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采用了最新的第三代薄膜式圍護系統來儲存液化天然氣。與以往相比,貨艙中負責隔絕液化天然氣與外界接觸的絕緣層和屏蔽層厚度從530毫米降低到了400毫米,這樣,同樣大小的LNG運輸船可以裝載更多貨物。同時該船還減少了貨物在運輸中的蒸發損失 ,具有高安全性、節能環保等特點,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中國制造業砥礪前行、奮勇逆襲的生動寫照,不僅為我國能源運輸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更為中國制造業在全球舞臺上贏得了更多尊重與話語權。
奮斗譜寫奇跡,成就激勵奮進。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新型大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提升了我國船舶工業在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市場地位,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和產業工人的心血與智慧。是他們,在實驗室里日夜鉆研,反復試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是他們,在生產一線揮汗如雨,精雕細琢,確保每一個零部件都達到世界一流水準;是他們,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中國制造業的崛起注入了強大動力。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是中國制造業的脊梁,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鑄就了這一令國人驕傲、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生動詮釋奮斗譜寫奇跡的教材,同時,也激勵人們更好奮進。新型大型LNG運輸船的交付,必然在國內制造業激起了千層浪,引發了一系列積極而深遠的連鎖反應。它向整個行業傳遞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國外壟斷并非不可戰勝,中國制造業有能力、有信心在高端領域實現自主創新與突破。這將極大地鼓舞更多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勇于挑戰前沿技術,推動我國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向著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的方向大步邁進。同時,這一成就也為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從船舶設計、建造到配套設備制造,從材料研發到技術服務,一條完整而強大的產業鏈正加速形成并不斷完善。這不僅將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共同發展,促進產業集群的崛起,還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于制造業,為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填補空白的建造鼓舞人心,打破壟斷的成績催人奮進。當前,我們正奮戰收官戰季,我們由衷地期盼這樣的捷報紛至沓來。目前該型船手持訂單總計是8艘,后續將逐步進行產品優化迭代提升,推出更多更高效、更有引領性的產品。我們期盼中國制造業在更多關鍵領域實現突破,無論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還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都能看到中國企業奮勇爭先、摘星攬月的身影。讓中國創造的光輝閃耀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中國制造業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與力量。“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攜手共進,以新型大型LNG運輸船的成功交付為契機,向著制造強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行,共同迎接中國制造業更加燦爛的明天!(殷建光)
初審: 王韜 復審: 侯薇 終審: 張彥梅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