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轉星移,歲月如歌。我們從一窮二白的爛攤子上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從百業待興的局面下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脫貧攻堅取得偉大勝利,全民小康得到奇跡般實現,鄉村振興工作正在全面鋪開。但我們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問題:農業現代化艱難轉型、農村人口素質與時代脫節……因此,只有進一步加強數字鄉村建設,才能讓農業農村現代化找到新出路,讓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數字化建設,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橋頭堡”。實現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項重大任務,數字化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數字鄉村是利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遇見數字與網絡的鄉村,不僅能在產業發展、文化傳承、基層治理等方面帶來新動能,也能有效促進對外交流,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著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工作,通過數字鄉村推動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
數字化建設,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一方面,如今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帶貨成了“新農活”,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示鄉村的“新農人”成了高數字素養農民的鮮明特色。另一方面,抖音發布的《鄉村文旅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新增4.59億個鄉村內容數,播放量同比增長65%;引來415億次點贊,這不僅展現了鄉土文化的魅力,更是用事實說明了數字與農村珠聯壁合的魅力。運用互聯網是數字鄉村建設的排頭兵,更是鄉村振興的強動力,要持續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防止同質化,推進鄉村開放性、互動性、開放性發展。
數字化建設,是發揚鄉村文化的“殺手锏”。鄉村與城市的不同源自文化的不同,城市里看不到春耕秋收前的盛大儀式,聽不到悠悠樂聲的山歌民謠,吃不到回甘無窮的土法制糖,鄉村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數字鄉村注入靈魂,成為有別于諸如農作物冰冷數據外的溫情數字。要將其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要借鑒其內生價值,按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它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和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讓鄉村文化成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強的殺手锏。
揚帆起航正當時,砥礪奮進譜華章。面對當前農村農業發展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需要我們拿出“咬住青山不放松”韌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拼勁,“鐵錘釘釘用力敲”的狠勁,努力做好數字鄉村建設工作,實現農村產業數字化、文化數字化、治理數字化,讓鄉村振興事業搭上數字化的東風,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新發展階段創造新輝煌、鑄就新偉業!
(重慶市涪陵區馬武鎮人民政府 杜思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