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要打頭陣。從最初的一窮二白,到如今的創新引領,新中國科技發展走過了一條璀璨之路。新時代新征程,科技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要積極把握“新”企業、集聚“新”人才、拓展“新”機制,不斷推動科技向“新”出發,書寫科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以“新”企業為關鍵點,提質增效激發無限潛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車間廠房、走進一線職工、開展基層座談,強調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要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著力從結構上提高研發強度,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以“先使用后付費”、“先用后轉”為指引,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將科研成果許可率先給企業使用,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新風險,提升企業創新積極性。
以“新”人才為發力點,引才用才集聚無限希望。“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比瞬攀强萍紕撔伦铌P鍵的因素。在人才引進上,要立足科技攻堅實際需求,準確把握科技空缺與短板,多維度吸納有專業能力、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進入科技研發隊伍,努力實現選好一個人,帶好一支隊,激活一產業。在人才管理上,要依托重大科研平臺和重大科研任務,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搭建廣闊天地、精彩舞臺,激活科技人才“一池春水”。要安排青年科技人才在急難險重崗位上歷練,鼓勵開展原始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努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以“新”體制為落腳點,融合發展催生無限可能。舉眾人之力,求長遠之功。在新型舉國體制下,構建協同高效的產教融合體系,是形成科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一是要加快構建校企合作新格局,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將區域產業發展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方法引入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為科技發展培養匹配度更高的人才隊伍。二是要推動“大學城”和“科學城”融合發展,著力打造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高地,積極搭建高水平人才和產業平臺,形成“科研基地 項目驅動 創新創業 成果轉化”的科創服務體系,全面提高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持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
“百舸爭流千帆競,波濤在后岸在前。”讓我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從“新”出發,向“新”而行,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不斷譜寫科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輝煌。
(重慶市涪陵區馬武鎮人民政府 黎志)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