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信號真的來了?
最近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民企開始積極掏錢拿地了。
雖然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的土地成交面積較2023年同期下降了20%,創(chuàng)下了2010年以來的新低,但最近一個月的土拍市場卻有所起色。
徐州、南寧、西安、武漢、程度、南通、佛山、杭州等城市均出現(xiàn)民營房企批量進場、溢價拿地的現(xiàn)象。
譬如民營房企昌久置業(yè)公司拿下了徐州賈汪區(qū)地塊;
西安土拍的5塊地,包括3宗住宅用地和2宗商服用地,全部被民企出手斬獲;
成都兩家民企接連拿下新晉樓面價“地王”,直接帶動了當?shù)赝僚氖袌龅臒岫龋?/p>
此外,還有包括永鑫達、凱譽匯、祈源地產(chǎn)、遠大集團、華宇地產(chǎn)、宏宇地產(chǎn)、濱江房產(chǎn)、文啟星途等大批民營房企進場拿地。
除了最近一個月的“突然回暖”,民營房企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就有重返土拍市場的跡象。
6月,復星地產(chǎn)成功競得三亞地塊,成為三亞近幾年首個拿下超百畝宅地的民企;
7月,漢成集團歷經(jīng)87輪激烈PK,以溢價率17.8%拿下湖北襄陽地塊;
7月底,貝殼旗下的貝好家拿下西安未央?yún)^(qū)掛牌的兩宗商住地,隨后9月又以刷新價競得了成都金融城相關(guān)地塊。
觀察這些民企拿地的案例,其實有幾個共同特點:
一是拿地的民企自身有實力,開發(fā)和銷售情況都很穩(wěn),屬于是穿越周期后活下來的后發(fā)者。
二是民企拿地的城市都是二三線城市,而非一線或者三線以下城市,說明民企看好未來房價分化下二三線城市房價和開發(fā)成本之間的性價比。
三是民企拿地的地塊大多位于當?shù)馗咝聟^(qū)附近,是一種“跟著人口走”的拿地思路。
這些共同說明了兩點:民營房企信心正在修復,以及民營房企現(xiàn)金流正在好轉(zhuǎn)。
雖然房企正在加大進場,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
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二三線城市以外,其他能級城市的土地市場依然不景氣,不管是住宅用地還是商業(yè)用地,基本仍舊是由地方國企進行托舉,民企進場跡象欠缺。
但無論如何,從二三線城市拿地先開始,是個積極信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