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趙方園)日前,“傳承經典,創新無界”AIIC2024 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在海南圓滿落幕,此次大會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主辦。在行業調整周期之際,大會聚焦酒業 “傳承與創新” 主題,針對行業發展現狀及方向進行了深入剖析。
酒業如何通過創新實現市場突圍?
隨著新品牌的不斷涌現和國際市場進一步開放,酒業競爭愈發激烈,創新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無論是通過營銷創新來提升品牌影響力,還是通過產品創新來滿足細分市場的需求,創新都是酒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手段。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在活動現場提出,當前,酒業已經進入新四輪調整周期,行業增速放緩,消費承壓,市場份額加快向名優品牌集中;同時結構和渠道調整,市場形態與消費文化都發生深刻變革。以名酒企業為代表的傳承與創新力量,在引領行業進一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重要性就更加凸顯。
談及酒類如何創新,王新國建議,在白酒行業已形成完善、穩定的傳統技藝生產和保護體系的基礎上,企業應繼續堅守傳統工藝,同時增強科技創新,以提升白酒品質。他強調,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技術,提高流通效率,推動白酒市場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BCG 消費品業務亞太區負責人丁佳川認為,白酒行業將進入新發展拐點,面臨著七大維度的創新變革。具體來看,在消費場景層面,面臨從單一場景到多場景的變革;在供應鏈層面,面臨從“先天”(生產)到“后天”(消費體驗)的變革;在產品價值層面,面臨從泛標準到真標準的變革;在品評層面,面臨從標準品鑒到五感品評的創新;在消費世代層面,面臨新生代消費者的更替;在渠道層面,面臨從低透明度到高數字化的創新在;國際市場層面,面對從貿易生意到策源地打法的更新。
科技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吳忠澤提出,酒業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中抓風口、深化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實現驅動方式轉換、生產要素更新、產業結構升級。
他表示,酒業應正確處理傳承與創新的平衡,一方面,要正確把握酒業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在開展酒釀造機理基礎研究的基礎上,厘清傳統工藝精髓,形成工藝和質量標準的數字化表征,為精細化、標準化控制提供數據支撐。
另一方面,要做好數實融合,在堅持傳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融合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實現智能化生產裝備對傳統工藝的完美再現,最終達到基酒質量的優質、穩定和持續提升。
酒類電商如何應對破價亂象,實現健康增長?
隨著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白酒行業逐漸將電商渠道視為新的銷售途徑,酒企也在積極加強與電商平臺的合作。然而,電商平臺在拓寬酒企銷售渠道的同時,也存在諸如破價補貼和假貨泛濫等問題。
活動中,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從如何認識電商、酒類電商發展現狀,以及對酒類電商的未來期許等方面進行分享。他表示,電商是酒類流通的路徑模式之一,是酒類市場重要組成部分,是行業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突破口,是酒業積極擁抱、著力發展的重要戰略。
“對于酒類電商,我們應當毫不猶豫地支持,而不應被一些階段性的矛盾和情緒所主導,對其排斥。酒類電商,勢在必為,勢在必成。”
同時,針對當下電商市場的發展現狀,他提出了四個反對和五個支持。反對酒類電商中的破價亂價,損害公共利益;反對酒類電商中的售賣假酒,損害消費者利益;反對酒類電商中的虛假宣傳、誤導歪曲,損害酒業公共形象;反對酒類電商中的投機經營,以賣酒為名,刷單炒作,套取費用,損害廠商及投資者利益。
支持酒類電商以價值為導向,積極融入酒類價格體系和市場生態當中;支持酒類電商誠信為本,為消費者提供“美美與共,各美其美”的優秀酒類產品;支持酒類電商客觀專業,積極傳播優秀的酒類文化;支持長期主義,老老實實賣酒,踏踏實實經營;支持酒類電商出海,開啟酒業國際化發展的新通道。
在秦書堯看來,酒類電商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各種矛盾凸顯,需要進一步尋找解決辦法。他認為,從酒企角度看,酒類電商將在市場營銷體系中,占據更大比重,發揮更大作用。酒企對電商應更加主動開放,善加引導,科學設計,精心打造,揚其所長,去其所短,通過更加完善的市場管理機制,將電商與傳統渠道有機融合,打造更加先進、強大的市場網絡與生態。
會議期間,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還發布了酒類電商發展九大共識,包括尊重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傳統渠道與電商渠道的融合創新,酒業應當協調各方力量,共同抵制假冒偽劣、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炒作誤導等惡性現象,構建健康、有序的酒類電商生態環境。會上還宣布京東、美團等18家企業正式成為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電商專業委員會成員。(完)【編輯:陳海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