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7日消息,今年下半年的首場寒潮給全國多地帶來雨雪降溫和大風天氣,目前已經進入主要降溫時段。
26日至28日早晨,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將陸續降至本次過程最低點,并創下今年下半年來氣溫新低。
降溫后,冰凍線將從山西、河北北部南壓至江蘇、安徽兩省北部至河南中南部一帶。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寒潮”到底是什么,央視新聞進行了一番詳細科普。
其實寒潮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其主要特點是劇烈的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雨凇和霜凍。
但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氣活動都是寒潮,根據《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的規定,某地冷空氣過境后,氣溫24小時內下降達8 ℃,或48小時內下降達10 ℃,或72小時內下降達12 ℃,并且日最低氣溫在4 ℃以下,才可稱為一次寒潮天氣過程。
寒潮天氣一般發生在秋末到來年初春,最早開始于9月下旬,最晚結束于次年5月,以每年春季的3月和秋季10月、11月活動最為頻繁。
寒潮來源:
地處高緯的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獲得熱量非常少,在冬季,北冰洋地區的氣溫經常在-20℃以下。
大量冷空氣在這些區域上空聚集,形成勢力強大的冷高壓氣團,在適合的大氣環流形勢下就會向南入侵,形成寒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