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禮部尚書張英被家人來信告知宅基糾紛,回詩道:“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家人主動退讓三尺,鄰居見賢思齊,也退讓三尺,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稱為“六尺巷”。六尺巷承著中國古人的歷史智慧,要弘揚好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互禮讓、以和為貴,解決好民生問題,化解好社會矛盾。
發揮民間自我調解,做到以和為貴。基層中確實存在一些陋習:有人缺乏禮讓精神,小事斤斤計較鬧出大事;有人動輒濫訴,浪費公共資源;還有人極端自我,總把一切問題歸咎他人。我們應該弘揚六尺巷精神,倡導“以和為貴”“恭謙禮讓”的良好社會風尚,重視民間自我調解的作用,矛盾和糾紛不輕易上交,做到矛盾化解在基層,糾紛解決在一線,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區”。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好的社會風氣需要君子之德垂范表率。在基層治理中,我們要講好六尺巷故事,讓領導干部、社會賢達學習張英宰相的睦鄰禮讓精神,在為人處世中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讓他們成為基層治理中正能量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今年夏季炎熱,考慮到群眾吃水問題,堰坪鎮的鎮村干部送水上門,為群眾解決用水問題;考慮到殘疾人行動不便,堰坪鎮城建辦的工作人員,上門為高新村殘疾人辦理房產證;冬季堰坪鎮小學下午放學時,天色就已經變黑了,黨委書記李行德開展暖心護學,守衛校園安全。堰坪鎮人民政府始終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切入點,長期樹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服務宗旨,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要事、群眾關注的實事、群眾期盼的小事,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