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提升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要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目標。
在基層治理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政策“偽創新”的問題,這一困境同樣可能存在于科技成果轉化領域。全國各地貫徹黨中央的要求,如火如荼地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做出成果的省份不在少數,但是在改革推行過程中極易出現“偽創新”困境,追求政策名詞的標新立異而忽略實際行動;給舊政策扣上“新帽子”,換湯不換藥;追求做大高科技人才的增量卻讓人才的“用”“留”浮于表面,導致科技成果轉化后勁不足;追求局部亮點忽略全局科學部署。以上情況不僅拖慢科技成果轉化邁步前行的步伐,更會阻礙實質創新,蛀蝕社會信任。
立足調研論證,強化頂層設計。一是背景調研夯實基礎。在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前,應該對政府頒布的背景和目標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已有政策進行全面性總結,總結經驗,明確現有政策的缺漏,提煉出可借鑒的方法模式。二是走訪總結錨定目標。走訪調研政策對象的實際需求及反饋意見,對一手資料進行總結復盤,提煉出對政策改革有價值的信息,確定改革方向,充分驗證創新的必要性。
健全評估機制,確保工作有序。一是組建專班明確分工。政策制定和執行需要多部門協同合作,為提升政策執行效率應當首先成立專班,集聚資源,統籌推進各項政策工作。二是構建體系確定指標。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及任務分工,選擇能夠全面反映政策實施效果的量化指標,指標遵循科學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則。
完善監督機制,堅持權責匹配。一是制定清單細化職責。明確政策執行中各個部門的具體職責,確保責任分割明確到人具體到事,固定開展工作調度會、對接會,建立對派賬制度,壓緊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確保政策高效精準貫徹落實。二是事后問責。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在確保權力和責任對等的前提下,對于失職瀆職的行為予以嚴厲處罰,問責機制助推形成反向激勵,提高監督工作整體效能。
近年來,璧山的人才服務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璧山區建設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入選市委改革辦印發的《2024年基層改革典型案例》,在保持改革成效的同時,也要再改革過程對極易出現的“偽創新”提高警惕,時刻自省,自查自糾,保證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