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加強文化資源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文化是國家發展之靈魂,文化資源是國家發展之精神寶庫,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挖掘和發展文化資源,創新推動文化創新發展。要千方百計、多措并舉珍惜好、保護好、發展好文化資源,讓文化資源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機統一、有序發展,展示民族風貌、時代風貌。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文化創新,傳承弘揚是前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化資源承載著中華文化的血脈和智慧結晶,是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瑰寶,它植根于龐大的中華文明體系中,傳承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靈魂”,是不可替代、不容忽視的精神“源泉”。當前,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西方“普世價值觀”不斷滲透,文化遺產資源亟待加強保護。要堅持保護為第一原則,堅決杜絕低俗化、趣味化發展;要堅定文化自信,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和發展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守正創新,引領人民群眾做好價值,鑄牢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構建好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加強文化資源保護,推動文化創新,人才培養是關鍵?!叭瞬攀堑谝毁Y源”,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對文化資源保護和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文化資源保護是“精細活,更是一門“技術活”,涉及考古、生物、化學、藝術等多學科知識,必須常態化抓好傳承人才隊伍建設,要發揮高校的學術和教學資源優勢。典籍、文物、古建筑、古遺址等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故事,要傳承好、保護好、發揚好,就需要加快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文物保護和修復人才隊伍。高校方面,應鼓勵更多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相關專業,適度擴大招生規模,創新培養方式,在文物保護修復領域培養更多高水平專業人才,同時強化與各大博物館合作培養人才,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傳統方面,依托“師徒制”,拓展各類傳承與發展模式,發揚嚴謹細致的工匠精神,防止非遺傳承出現斷層,造成重大損失。
加強文化資源保護,推動文化創新,科技發展是核心?!翱萍际堑谝簧a力”??萍及l展是助推文化資源保護的“內生動力”,更是加快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壓艙石”。要運用好科技技術手段,綜合助推文化發展。一是融合文化與科技。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特別是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創新文化展示方式,讓傳統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現給大眾,增強其吸引力和參與感。二是推動各領域交叉式發展。鼓勵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跨界合作,如與旅游、教育、科技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文化資源的多元化利用。三是創新傳播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和社交平臺,創新文化傳播方式。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興媒介,傳播傳統文化,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喜愛傳統文化。
總而言之,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是一項系統龐大的工程,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圍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依托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支撐,持續投入,不斷建立健全文化資源保護和修復科學體系,傳承好、保護好、發展好珍貴而豐富的中華民族各類文化資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