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18㎡辦公室掛16塊牌子”“上班第一事,挨個打卡發截圖”“干活不留痕,等于白干活”,牌子背后的隱形壓力,數據賦能的形式主義,指尖工作的表面功夫,不少基層干部抱怨,我們現在工作時間20%的時間用來干活,80%的時間是在做材料證明我們干了活,在基層,“小馬拉大車”形象概括了在權責不對等、資源強約束、形式主義等困擾下,基層治理中超負荷現象,要破解這一難題,就要減到實處,干出實效。
靶向施治,為“車”減負。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鄉鎮職責任務清單建設工作,規范村、社區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破解職責不清、權責不明的瓶頸問題,聚焦工作實際,厘清任務難點,讓不該屬于基層上的“車”堅決不上。
量力而行,為“馬”賦能。互聯網時代,讓數字賦能破解“小馬拉大車”,精準搭建基層數據管理平臺,全力打通信息系統壁壘,不斷提升基層數據治理智能化水平,實現數據互通共享、實時交換,讓“數據多跑腿、基層少填表”,用技術手段加大“馬”力、提升“拉”力。
實干當頭,雙向發力。減負不減擔當、不減責任,而是增信心、強保障。面對多元的群眾訴求和千頭萬緒的繁雜事務,提升基層干部擔當作為本領,讓基層干部特別是一些新到崗干部快速進入角色、順利開展工作,真正讓基層干部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努力使基層干部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行家里手。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農村基層減負情況時指出,黨中央明確要求為基層減負,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要精兵簡政,繼續把這項工作抓下去。形式主義的產生非一日之寒,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也非一日之功,必須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常抓不懈,久久為功。要多聽聽基層干部的反映,多看看基層減負賦能的成效,讓基層干部擺脫真正做到輕裝上陣干事創業、滿懷熱情服務人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