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充分依托鎮(街道)未保專干、村(社區)兒童主任、網格員、聯戶長等資源力量,組建未成年人保護服務隊伍,在鎮(街道)全覆蓋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明確專人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按照“有領導小組、有活動場所、有工作機制、有服務隊伍”四有標準,通過項目定期邀請兒童保護專家、高校教師等人員力量,圍繞未成年人的權利和義務、兒童面臨的四大傷害、入戶走訪溝通技巧與服務、兒童保護發現報告渠道等內容,對未成年人保護服務隊伍開展專題培訓,探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模式,為未成年人提供精細化管理服務。
二、抓陣地建設,提升保障能力。積極爭取省級基層兒童關愛資金,啟動新建兒童之家7個,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合理設置功能室,建成集約高效的兒童之家活動陣地,逐步筑牢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陣地。依托專業社工項目,通過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建立專業社工服務隊伍20余人,圍繞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護知識學習、心理健康教育、防性侵、防溺水宣傳、禁毒宣傳等主題提供基礎性、預防性、干預性、融入性等方面服務,有效增強未成年人法治意識和安全意識,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三、抓機制建設,提升聯動能力。依托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形成“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村(社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室”未成年人保護“三級聯動”工作機制,著力打造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兒童社工三級隊伍,不斷夯實基層未成年人保護根基。同時,加強與教育、執法等部門工作聯動,通過定期組織召開聯席會議,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的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助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走深走實。
(貴州省凱里市民政局 陳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