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近3億,據測算,2035年前后老年人口將突破4.2億。今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也提到,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如何對待老年人,是一個全社會需要關注并思考的話題。
目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并將繼續向重度和超級老齡化社會邁入,隨之而來的,是勞動力占總人口比重的逐年下降,勞動力的日益短缺,以及老年人力資源數量的不斷增加。或源于個人及家庭經濟所需,或因為精力充沛、時間寬裕,不少60后、70后初退休老人重新提交了退休返聘申請。從企業發展角度出發,已退休人員擁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和豐富的從業、管理經驗,能夠節省新員工的培訓成本,擁有極高的性價比;從社會治理角度出發,老黨員、老干部身上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突出的政治優勢,盤活用好銀齡力量,是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新路徑的重要舉措。由此可見,“銀發人才”在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必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老人重返職場,既為家庭、社會減輕養老負擔,又能充盈自身,發揮并延長個人社會價值。正視和保障老年人的就業權利,重視并開發老年人的經濟社會價值,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更具包容的老年友好型社會的生動實踐。助力“老有所為”,還需要多方共同發力。
企業等招聘單位需要落實老年人就業權益保障,促成在職年輕人和返聘老人的良性互動,以新助老,以老帶新,培養下一代優秀人才。政府部門需要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推動建立銀發人才庫、銀發就業驛站等平臺機構,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的就業崗位,同時完善老年人技能培訓教育體系,實現老年人力資本的持續積累。社會各界需要對再就業老人給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消除就業歧視和惡意競爭,讓他們在工作中有著切實的幸福感、成就感和安全感。
愛老、助老,不如用老。發揮銀齡力量,豐富老人的社會參與方式,讓他們在老有所養中安享晚年,在老有所樂中感受生活,也在老有所為中融入新時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