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基督教的說法,人生就是一場考驗。人死后,善人的靈魂會升入天堂。好人和??壞人的靈魂,無論好壞,在受到應有的懲罰后,或者在經過徹底凈化后,例如經過煉獄后,都可以升入天堂。那些邪惡至極、罪孽深重的人,會下地獄,永遠被焚燒。我認為這個測試不公平。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的經歷,擁有不同的天賦。有些人出生于富裕家庭,天生性情溫和,生活幸福。成為一個好人很容易。如果你貧窮,本性不好,生活艱苦,就更容易墮落。如果說考試,那就應該像入學考試一樣,學歷相同,題目也一樣。這是公平合理的。
佛教的輪回理論是有道理的。一次測試還不夠,請再試一次。但因果論也讓我困惑。因與果,第一因是什么?一生中,難免不會受人恩惠,或利益他人,而造出新的因果,果報來來去去,生生不息。不再。而沒有良心的人,在接受別人的好處時,就說是前世欠我的。魯莽的人想要做壞事,就說無論如何下輩子都會受到懲罰,只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至于上刀山、下油鍋等酷刑,都是體力上很難做到的。
當然,我不太明白各個宗教的各種說法。不過,我尊重所有宗教。然而,宗教談論來世。我只是一個無知無足輕重的人,無法探索來世。我只是想知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了一輩子,還能擁有什么價值。
天地生人,人為萬物之靈。在神性中,重點應該是人,而不是物;文明不是人類創造的,而是創造文明的人。只有人才能懂得修養自己,要求自己完美。這應該是人生的目的!
一代又一代的人,從出生到死亡,辛苦勞作,忙碌忙碌,最終卻只是成為一批批的尸體。我們這一生能說出什么價值呢?
每個男人、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修養。俗話說:“公行則得,行則得,不行則不得”。 “得”指所獲得的功德。功德有多大,就有多大的價值。修煉獲得的功德不在肉體,而在靈魂。
事實上,信仰是感性的,不能純粹源于理性。人類生來就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統治者只是利用了人類對神的敬畏,順勢而為,為宗教制定了隆重的儀式。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并不僅限于愚蠢的男人和女人。大智者、大哲學家、大科學家、大作家等等,他們對上帝的信仰遠比愚昧的男女虔誠得多。
“一個人只有有了信仰,才能對人生有正確的價值觀。佛教說,生命如虛空影,一切皆成空。佛教否定一切,只是肯定和肯定信仰。”如果有人……能有信心……乃至一念清凈信心者……亦得如是無量功德……若有人,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說給別人聽,比得到的祝福更好別人……”為什么?因為我佛沒有形相,不但看不到,更想象不到。要能夠認識到佛的存在,我需要有很長的時間——如果你能夠教導人們你的信仰,那么將會幫助他人獲得福報,獲得無量的功德。”
英國偉大詩人彌爾頓在44歲時雙目失明,他寫了一首十四行詩描述自己的失明。我總結如下:他首先抱怨自己的人生還沒有過去一半,就失去了光明。在這廣闊而黑暗的世界里,他無法發揮自己唯一的天賦,這是致命的痛苦;盡管他決心事奉上帝,但他卻做不到。接下來,“忍耐之主”立即反駁道:“神不需要人類的服務,也不需要他所賦予人類的才能。最順服他掌管的人,就是最大的功德。神是萬有之主。”整個世界。”大陸上成千上萬的人無休無止地服從他的命令。在大地上奔跑、在海洋上航行也是事奉神。這首詩適用于患有疾病的人。如果他們遵行神的旨意,忍受痛苦,那也是事奉神,因為這也是一種功德。也是在痛苦中磨練靈魂、完善自我。
佛家喜歡說,生命如空花如泡,一切皆空。佛教否認一切,但肯定和肯定信仰。若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清凈信心……而得無量福德……若有人受持此經,或說四偈對別人來說,他的福報就會比別人的福報更大……”為什么呢?因為我佛無相。我不僅看不到,也想象不到。要想證得佛的存在,就需要有“常根”和“常慧”,也就是說需要長期的修行。如果你能將你的信仰教導別人,你就會幫助別人得到福報,你的功德將是無量無邊的。
基督教頌揚信、望、愛三種美德。有了對靈魂不朽的信仰和信念,就有永生的希望。有了信心,神就在他心里。上帝是仁慈的。心中有神,他就能愛所有人。
蘇格拉底堅信靈魂不朽和真、善、美、正義等絕對的道德觀念。他堅持自己的信仰,寧可飲毒而死,也不愿過著卑賤的生活。因信仰而選擇死亡是歷史上第一次,被認為僅次于基督的死。
蘇格拉底很容易就死了,但耶穌基督卻承受了血肉之軀所能承受的最大痛苦。他再也無法忍受,慘叫一聲,就死了。當我讀到圣經中的這句話時,我曾經懷疑他是否因尖叫而失去了信仰。但我立刻明白,尖叫意味著他再也無法忍受,他立刻就死了。為什么他是救世主?不是因為他能像魔術一樣把水變成酒,或者把一塊面包變成無數的面包,也不是因為他能治病救人,而是因為他證明了人是多么的神奇和偉大。雖然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但為了信仰,他可以承受那么多的痛苦。他證明了生命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耶穌基督是最偉大的人,對肉體有100%的控制力。他也立刻從人變成了神。
我站在生命的邊緣,回望過去,探索生命的價值。一個人生活、鍛煉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就。如果你能有所成就,你就沒有白活在這個世界上。期待。如果你走得更遠,你就會死去。由于靈魂是不朽的,它仍然與靈魂自稱的“我”在同一個地方。
這個世界就像一個大熔爐,熔煉著一批又一批品質各異、與原本品質不同的靈魂。關于這些靈魂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想象。我沒有辦法問,也沒有辦法回答。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 “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我的自問和回答也只能到此為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