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強攝/攝)
我早已欣賞河山,但因為風景就在附近,隨時可以到達,所以我以一種不急不躁、不緊不慢的態度對待它。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一拖再拖,終于如愿已是十多年了。這次旅行終于在國慶假期進行了。
鶴山風景區位于日照市以北10公里的鶴山鎮。北與涼城鎮接壤,南與日照市接壤,東與日照旅游黃金海岸接壤。因“江河之源”而得名;鶴山主峰海拔628米。日照東部第一高峰,素有“小泰山”之稱。
河山不僅有云秀、峰險、怪石、奇松、幽谷,懸垂的山壁上還刻著代表陽光形象的電視臺臺標“日照”巨書。墻并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漢字摩崖石刻,“日”字高20米,寬17.5米; “趙”字高25米,寬25.5米。是日照市的一大景觀和旅游景點。
可能是因為我還沒有加入一卡通吧。到了景區,發現游客很少,周圍幾乎沒有人,門票也便宜。購票進場后,工作人員仔細檢查,并多次警告不要帶火進入景區,這不僅讓我心里贊嘆不已。
(青年畫家孫儷畫的石畫)
?
沿著路走。水泥路面平坦光滑,但逐漸增大的坡度,再加上周圍連綿的群山,讓久居城市的人走路時難免出汗。
秋日漸暖,又到了登高望遠的時候了。陽光透過衣服,直射到人們的心里。頓時,深秋的山色在人們的眼里、心里變得明媚、明亮。
沿途風景一望無際,迷人。
邊走邊看,路過寺廟、經堂、望塔、賞瀑布……景區內峰巒疊嶂、懸崖峭壁、奇松怪石、萬木綠樹、自然環境優雅、空氣清新宜人,確實是戶外休閑的絕佳場所。很棒的去處。途中,不時有瀑布從懸崖上垂落而下。白云悠長,水流潺潺。有山水流水尋知音的內涵,讓人不免有些感嘆。
山頂蒼松挺拔,怪石嶙峋。山路兩旁的山巒巍峨連綿;山勢雄偉,雄偉。遠遠望去,峰側懸崖如畫,如劍如戟,上下移動,突起潔白堅硬,光滑如雞蛋;洼地呈現墨綠色,仿佛注入了濃墨,想必是雨水充沛的緣故。 ,植被附著在表面。
(董強攝/攝)
最近,各種植物自然生長。除常見的桉樹、橡樹、印楝樹、梧桐樹外,還有檀香、云杉等珍貴稀有樹種。花的顏色多種多樣,有黃的、白的、紫的、藍的。綠、紅……深秋依然絢麗多彩;蘆葦、地草、艾草隨處可見。
到達藏兵洞風景區,沿著山路攀登。山路崎嶇狹窄,只能一個人通過;山上雜草叢生,綠樹成蔭,溪流隨處可見,野花不時映入眼簾,令人驚奇。
走到半山腰,就看到一個山洞,洞口寬敞。山洞又冷又深,沒有任何光線。有文字記載,它建于1936年,大概是為抗日戰爭做準備。雖然現在已經廢棄,但歷史不會被遺忘。作為那段歷史的見證者,該洞時刻提醒著人們珍惜和平,不忘國恥,努力奮斗,實現中華夢。
走過“千步”到達山頂,“天泉”就在眼前。泉水飽滿,可以捧一把。真是清涼、爽快。
(鄭成祥 攝)
站在山頂,向東拐。天與海相連,山與水相連,云山相擁。遠處的大海,連我們的港口,港口里的橋吊都清晰可見。毗鄰的城市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充滿現代都市氣息。近山前,群山連綿,綠樹成蔭;奇峰聳立,懸于山巔;間或有湖泊星羅棋布,清澈如鏡。還有山路盤旋,像飄帶輕輕纏繞……由遠及近,畫面逐漸清晰,空氣清新,可以品嘗到美味的食物……我不禁感嘆:什么?美麗的河流和山脈。
孔子登上了泰山,使世界變小了。這時,我們順河而上,俯瞰東海的日照市。我們還可以眺望小山,看世事滄桑,感嘆世代無情的變遷,牽掛往事,感受風景,懷念萬年。遠眺萬里。
在山頂,我們還看到了城堡的雛形和正在建設中的祭壇。我想,有一天,這里將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股圣火將在這里點燃,蔓延到九州大地,蔓延到全世界。
屆時,“到日照看海、游河山”將成為日照旅游一張響亮的名片。
(董強攝/攝)
沉浸在山草的香氣中,時光仿佛回到了過去。過去我們生活簡單,做事簡單,不懂競爭,沒有壓力。現在我想我們應該幸福,只是當時我們不知道。
以前,父母在的時候,我們可以假裝自己永遠長不大,享受父母的溫暖和愛;我們可以把煩惱交給他們,讓自己身心得到釋放。如今,父母老了,我們也成為了孩子的父母。人類永存,愛代代相傳。
我看到了青山多么迷人,我也期盼著青山也這樣看我。此時此刻,我眼中的山川世界,心中的親朋好友,都是那么的寧靜美好。
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風景,還有我自己的心!而這樣的心情,也得益于看到了這樣的大好山河。是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還是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董強攝/攝)
有人說過: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微笑,它也會對你微笑;如果你對它哭,它也會對你哭。用好的心情和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你會發現世界是如此美好,你的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想想看,我們組里的大部分人當時都是同學,現在都四十多歲了。二十多年來,雖然我們相距不遠,但由于生活境遇的不同,我們并沒有太多的接觸和交集。而在這樣一個假期的早晨,因為我一時興起和他們約好了,他們就放下一切,高高興興地來和我一起欣賞這片風景的寧靜和美麗。
鮮花萬千,目之所及,悅目卻寥寥無幾。
蕓蕓眾生,浩瀚天地間,都在一瞬間消瘦了,心碎了。
誰不經歷四時輪回中的悲歡離合,誰不嘗嘗浮世間的悲歡離合。這段友誼教會了我如何不深深感恩。
鄭成祥
女,山東日照人。
現就職于日照港集團。
曾用名:《橋邊紅藥》、《二十四橋》、《出生》。
現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日照作家協會會員、日照詩詞學會副秘書長。
在《散文選》、《中國交通報》、《大眾日報》、《山東工人報》、《青島文學》等各級報刊雜志上發表散文、詩歌50萬余字300余篇、《南飛燕》。作品入選首屆“路遙青年文學獎大賽”美感類,榮獲第三屆“全國當代文學選拔大賽”二等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