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我國醫保改革駛入深水區,從支付方式改革對醫療行為的全面重塑到“三結算”的快速推開,從藥品準入對創新藥的全鏈條支持到藥品集采規則的迭代完善,醫保政策的每一步調整都會牽動醫療生態鏈的利益點,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第一財經將持續推出“2025醫保改革解碼”系列報道,深度解讀醫保改革中的熱點、難點,集合參保人的訴求、地方的探索經驗、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以期促進醫療醫保醫藥的協同發展。
時隔三年,“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再次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是我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關鍵之年。
今年起,DRG/DIP2.0版分組方案在全國落地。到今年底,DRG/DIP支付方式將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保基金全覆蓋。
支付方式改革是醫保改革的核心,它改變的是整個醫療服務的交易規則,是醫患保三方利益的再調整。從啟動試點到執行行動計劃的這六年以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進入了深水區,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面臨一些“非議”。
比如,在醫療資源快速擴張和醫保基金收支壓力增大的背景之下,DRG/DIP難以控制醫療費用的高速上漲,部分地區出現了分值費率單價貶值,醫保基金超支、支付率下降等情況,醫保基金對醫療機構支付率不足加重了一些醫院的運行壓力。
對于支付方式改革中出現的這些挑戰,有聲音認為,醫保支付方式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存在其局限性。這些情況和問題也并非必然出現或是無解的。
第一財經在多地進行支付方式改革調研時發現,當前DRG/DIP落地時出現的困難,根本原因并不在于DRG/DIP本身,而是有些地方的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對支付方式改革的內在邏輯、專業性、復雜性認識不足,只是機械地執行相關政策,未能有效規避缺陷、管控風險。
“DRG/DIP不能解決所有支付中的問題,但逐漸完善的支付政策可以有效彌補DRG/DIP缺陷、化解存在的風險。”河南省安陽市DRG改革的組織者、安陽市醫保局首任局長郝利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安陽是一座老工業城市,1.5∶1左右的職退比(全國平均職退比為2.8∶1)使其醫保基金支付面臨較大壓力。同時,安陽也是我國DRG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實行DRG改革5年后,安陽從2018年醫保基金嚴重透支、住院難到如今統籌基金結余超過5億元,其中居民醫保結余超過3億元,對醫療機構的支付率連年超過100%,同時實現了住院率全河南省最低,2024年全市醫療機構醫療費用負增長。
在這一組令多地“羨慕”的數據背后,安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做對了什么?
安陽DRG改革的“減法”和“加法”
安陽市人民醫院運營部主任李含靖還記得在支付方式改革之前,總額預付不能滿足醫院規模增長的需求,醫院的管理也較為粗放,2018年住院次均費用較上年增長10.59%,醫保資金非常緊張。實施DRG改革這五年來,醫院的運行情況已經和五年前有了根本的不同。
郝利民表示,安陽DRG改革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地將DRG的基本原則和安陽當地實際密切結合,并不是機械地執行國家的相關政策,除了依靠DRG分組外,還要通過細化付費政策來回避改革中的不足,并防控風險。同時,支付方式改革不能引發醫保醫療的情緒對立,雙方要充分溝通交流,協同治理。
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安陽的DRG改革既做“減法”也做“加法”。
“減法”是通過擴大基礎病種、增量約束減量激勵、檢查費用的權重調整等措施來減少無效醫療行為和資源消耗,遏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加法”是通過“結余共享、超支分擔”以及和集采、醫共體建設等政策緊密結合,力爭每個病例的補償都不低于醫療成本,讓醫院能夠獲得較為充足的基金收入。
“醫院收入增長水平、老百姓對醫療改善的追求和醫保基金增加水平永遠都不一致,如果不對增量進行約束,醫療費用就會無限制上漲,最終會突破醫保基金的承受力。”郝利民說。
同時,醫院要求醫院內部各職能部門要拿起“計算器”,擠出成本管理、低標準住院和過度診療、采購成本、藥耗不合理使用等方面的水分。醫院的藥品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32%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23%,醫療機構在總體收入增長減緩的情況下,收入結構改善,可支配收入明顯增加。
安陽市醫保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當期統籌基金結余5.77億元(職工醫保2.39億元,居民醫保3.39億元,均按項目付費100%支付核算)。2024年,市區主要醫療機構實現了醫療總費用的負增長,2019~2024年的醫療總費用年均增長率僅為2.53%,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安陽市醫保基金運行情況 數據來源:安陽市醫保局
安陽防范DRG下醫療行為異化的“藥方”
DRG/DIP是目前比較科學的兩種主流支付方式,但任何一種支付方式都不是完美的。DRG/DIP在實施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出現住院人次激增、醫療費用過快增長、醫保支付不足、挑選病人等問題。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在安陽實地采訪醫保部門、醫院后發現,安陽的DRG改革對上述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開出了相應的“藥方”,提供了一套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據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職工醫保住院率達到21.86%,居民醫保住院率達到20.7%。對比2019年的職工醫保住院率18.7%和居民醫保住院率16.6%,近幾年中國住院率的增長速度非常迅猛。
有觀點認為,2019年開始推行的DRG/DIP醫保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我國的住院率,為了規避DRG控費,醫療機構的分解住院、低標準入院、為了填滿床位的“創造式住院”等不合理的醫療行為拉高了各地的住院率。
為了遏制低標準住院,引導多發病、常見病患者到二級以下醫療機構接受治療,2023年安陽調整了基礎病組數量,由39組擴大到117組,按照市二級醫療機構等級系數實行同城同病同價、單個病例超支不補的政策,有效抑制了高等級醫療機構收治基礎病組病人的沖動。
“我們主動控制普通門診量增幅,引導醫保慢病患者進行基層醫療,健康干預,重點收治疑難復雜疾病和疾病的急性期患者。”李含靖表示。
郝利民表示,醫療機構多勞多得的績效分配機制是激發住院人次增長的原因之一,支付政策如果不從政策上調整完善都會助力這種“多勞多得”。DRG可以通過擴大基礎組、輕癥降權重,對基礎組及輕癥病人實施總額控制,通過結構性權重調整、增量約束減量激勵等政策來遏制住院率高漲。
從結果來看,安陽的住院率是河南省最低的,2024年居民醫保住院率為17.8%。
在防范DRG改革中常見的醫療不足推諉重患方面,安陽創新性地建立單個病例“結余共享、超支分擔”激勵約束機制,對單個病例結余部分按一定比例留用,對超支病例按比例進行適當補償,力爭每個病例都得到合理補償,防止DRG付費下醫療服務不足和推諉重癥患者。
郝利民表示,“超支分擔”與國家通用DRG政策中“超支不補”“合理超支分擔”有所不同,安陽對超支單個病例按比例按照“高權重高補償”原則適當補償,除特例單議外,費用高于1.5倍付費標準部分予以分擔。力爭每個病例的補償都不低于醫療成本。安陽改革五年來,未出現一例患者因此投訴的案例,切實保障了參保群眾的權益。
近年來,醫療機構應對支付方式改革的“異化”行為突出體現為“沖量”,即醫院過度擴大服務量,在地方醫保基金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沖量”引發全國多地DRG/DIP的點值貶值(實行費率法的地區體現為基準費率下降)。
為防止個別醫療機構沖量沖規模,遏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安陽在住院基金實行區域總額預算、不再細分到每家醫療機構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存量固定、增量約束、減量激勵”的清算政策。
如2023年度年終清算時,以同級別醫療機構平均住院統籌基金增長率為基數,超過部分按30%扣減,低于平均增長率的部分,按30%予以激勵,促使醫療機構主動控制規模、病區、床位,扭轉了醫療機構不合理擴張規模的局面。
李含靖表示,這一政策能夠有效限制醫療機構過度沖量、內卷,促使醫療機構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中國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表示,“安陽經驗”就是因地制宜發揮醫保支付的經濟杠桿作用,充分尊重臨床,通過一系列支付政策的設計避免誘發臨床行為異化,遏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將更多的醫保基金用于有效的醫療服務上,實現醫、保、患三方價值利益最大化。
相關新聞:DRG之下,醫患保如何形成“改革共同體”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