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雄文化專業委員會由中宣部主管的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發起成立,作為傳播傳承象雄文化的專業機構。旨在保護性發掘和拓展古象雄大藏經的漢譯工程及《古象雄文化遺產調查及搶救性保護研究項目》的成果實施。通過象雄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度挖掘,賡續中華文脈,破解藏族在國內、藏學在國外的堪憂現狀,彰顯中國文化主權及文化安全。
古象雄文化是藏文化的源頭,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藏昌都孜珠寺,作為外象雄文化的中心,長期致力于古象雄大藏經的搜集、保護、翻譯、傳承工作。孜珠寺作為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立項,由中國經濟時報社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組織實施的《古象雄文化遺產調查及搶救性保護研究項目》的聯合實施單位,是象雄文化專委會的主要發起及指導單位之一。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象雄文化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是響應《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以及《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的具體體現。這些政策文件強調了古籍工作的重要意義,要求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對賡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象雄文化專業委員會將以五個步驟并通過社會公益化的運作,構建古象雄文化的立體保護體系:一是古籍建檔、二是遺產保護、三是保存、四是傳播、五是傳承。除此之外,象雄文化專業委員負責聯合孜珠寺通過學術研究交流、建立數據庫和智庫等方式,推廣傳播象雄文化,并對中華傳統藏文化深度挖掘,做好古象雄大藏經漢譯成果出版及交流,《古象雄文化遺產調查及搶救性保護研究項目》成果轉化及應用的具體工作。團結國內外藏文化專家學者及組織共同攜手合作,聯合藏文化權威機構以及主管部門,共同策劃并實施一系列專項活動和保護措施,旨在持續保護古象雄大藏經作為藏文化古籍原典更是藏族大百科全書的搶救性挖掘工作,特別是自2013年全球唯一的系統性漢譯工程所取得成果的有效傳播,確保這一獨特文化和文物遺產得到妥善保護和有效利用,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作用。此外,象雄文化專業委員會將擔負《古象雄文化遺產調查及搶救性保護研究項目》的國家課題的研究成果轉化并應用,進一步彰顯象雄文化的時代價值和踐行理念。通過這些綜合性的工作,象雄文化專委會不僅保護象雄文化遺產及其研究成果,更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促進象雄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和影響,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交流互鑒做出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