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所將持續豐富航運衍生品體系,不斷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級。”在5月28日召開的2025海絲港口合作論壇上,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陸豐說。
在航運衍生品領域,目前境外有新加坡交易所等4家交易所上市了干散貨、油輪、集裝箱等約200個品種,但總體交易較為清淡。上期所2023年8月18日上市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首次將期貨市場服務領域拓展到航運服務業,填補了我國航運類衍生品的空白,在近年運價高波動的背景下,為我國貿易出口企業提供了管理價格風險的工具。
“上市以來,航運指數期貨市場運行穩健,期現價格聯動良好,市場參與積極,期現融合逐步顯現,為航運企業風險管理創造了良好的市場基礎。”陸豐說。
截至2025年4月底,航運指數期貨運行410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約5445萬手,日均成交量約13萬手,累計成交金額約4.7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約114億元,期末持倉量8.73萬手,日均持倉量8.35萬手。據美國期貨業協會數據,2024年航運指數期貨成交量約為同期全球其他交易所航運衍生品的6.2倍。
海運是國際貿易運輸的主要方式,全球超過80%的貿易貨物通過海運運輸,2024年海運總量約126.3億噸。按貨物種類劃分,海運可分為干散貨、油品和集裝箱運輸等大類,行業鏈條長、相關企業眾多。中國外貿運量占全球總運量超過30%,海運承擔了我國對外貿易量的90%,是中國聯系世界的重要紐帶。
近年來,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影響,國際航運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大漲大落的海運費成本逐漸成為業界廣受關注的“痛點”,航運產業鏈企業、外貿企業經營面臨較大的風險敞口。
“我們在市場調研中關注到,航運產業上中下游對風險管理的需求正在不斷顯現,越來越多的外貿出口企業、貨代企業已經開始嘗試使用期貨進行保值避險,利用期貨端的收益彌補了現貨端的損失,平抑運費波動風險對企業經營造成的不確定性,穩定了生產經營利潤。”有機構人士稱。
陸豐介紹,一年多來,航運指數期貨期現價格走勢高度相關,目前已順利完成7次現金交割,價格發現合理,交割期現價差均在1%附近。
陸豐稱,下一步,上期所將圍繞三大方面來開展工作:一是始終把風險防控放在首位,切實履行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職責,繼續維護航運指數期貨市場平穩運行;二是大力實施“啟航工程”市場培育行動方案,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服務航運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三是持續豐富航運衍生品體系,不斷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級。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