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迎來重要創新突破,9只信用債ETF解鎖質押功能。
5月29日晚間,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正式批復9只信用債ETF納入通用質押式回購擔保品名單。來自易方達、華夏、南方、廣發、博時、天弘、海富通、大成基金等公司旗下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以及平安公司債ETF等9只產品位列其中。
這是自2013年開展政府債ETF回購創新后,最新推進基金回購試點的重要措施。在業內人士看來,順利入庫的信用債ETF基金能夠在短期資金融通中發揮融資質押品的作用,不僅可以作為低風險投資工具,還能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而存在。預計在監管支持、基金公司重點發展、投資者接受度提高的有利環境下,債券ETF將邁入發展新階段。
9只信用債ETF獲“資格證”
所謂信用債,指的是依賴企業自身信用,而非政府直接背書的債券。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普通金融債,以及非金融企業(含城投、央國企)發行的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
而質押式回購,則是債券回購業務種類之一,屬于一種短期資金融通業務。“信用債ETF基金納入回購質押庫,意味著當資金融入方需要流動性時,可以將信用債ETF基金作為質押品,向資金融出方借款以獲取流動性,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時間償還借款并贖回質押品。”華夏基金認為,順利入庫的信用債ETF基金能夠在短期資金融通中發揮融資質押品的作用。
此前3月,中國結算發布《中國結算關于信用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產品試點開展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信用債ETF產品試點開展交易所債券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
《通知》中還明確了資格標準、申請與受理程序及持續期管理要求等事項,包括不包含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次級債券,還提出基金產品的做市商或流動性服務商家數不少于5家,基金產品資產凈值不低于20億元等要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納入通用質押庫,可以為場內投資者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補齊了信用債ETF發展短板,有利于信用債ETF市場快速發展,吸引長期資金入市。《通知》出臺前,質押庫押品僅有利率債、高等級信用債和利率債ETF基金。
此次納入質押庫的9只產品,8只為年初發行的基準做市公司債ETF。這些產品在募集階段就展現強勁吸引力,合計發行規模達217.1億元,其中多只基金在數天之內就完成30億元募集目標并提前結束募集,天弘、博時、南方基金等公司旗下產品還因超過上限而啟動比例配售。
在運行4個多月的時間后,上述產品的基金規模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加,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8只產品的總規模已經躥升至623.67億元,相比上市之初增長了1.87倍。
其中,易方達基金和南方基金旗下的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的規模均超過百億元,分別為106.86億元、104.24億元,較之發行規模增長了2.5倍左右。海富通、博時和廣發基金旗下產品規模也超過70億元,而大成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則實現了3倍以上的規模增長。
二級市場上,這些產品上市以來成交活躍。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8只基準做市公司債ETF自成立以來的日均成交額在17.5億元以上,平均換手率達到58.73%。最高者海富通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的日均成交額則達到32.57億元,平均換手率達到73.59%。
另一只納入質押庫的是平安中債-中高等級公司債利差因子ETF亦表現強勁,截至5月29日,該產品今年以來凈流入41.92億元,最新規模達到151.73億元。同時,其“T 0”交易靈活,投資者買入的ETF份額當天即可賣出,5月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超17億。
債券ETF市場有望繼續擴容
曾幾何時,債券ETF還是資本市場的“小眾存在”。自2013年首只債券ETF誕生以來,債券ETF市場十年規模也未能突破千億元大關。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債券ETF市場僅18只產品,總規模為801.52億元。
然而,近兩年來,隨著被動投資浪潮興起與政策紅利釋放,這一細分領域迎來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債券ETF市場去年規模翻倍達到1739.73億元,而今年延續狂飆態勢,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再度增加1100余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全市場29只債券型ETF總規模達到2841.3億元,較年初擴張6成有余。資金流入數據更直觀反映市場熱度,今年2月以來,這一市場每月分別有149.29億元、282.53億元、361.49億元資金凈流入,呈現加速入場的態勢。
同時,今年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運行,也帶動信用債市場快速擴容,幾乎占據債券ETF的半壁江山。而在業內人士看來,信用債ETF基金入庫質押有助其提升市場流動性、產品規模與交易活躍度。
“隨著通用質押式回購試點與做市商制度升級等政策深化,信用債ETF的流動性已從‘持有到期’的傳統模式,逐步升級為兼具交易便捷性與資產盤活能力的綜合工具。”華北一位投研人士表示,這類產品既可作為底倉獲取穩定票息,遇市場調整又能通過T 0交易快速完成倉位轉換。
信用債ETF博時基金經理張磊也認為,此舉有助于投資者收益增厚。投資者可通過信用債ETF質押功能,場內融資放大收益,力爭增厚回報。相比于傳統的交易所流動性管理工具(如貨幣ETF)有顯著優勢。
“信用債ETF質押在交易所進行,操作簡單便捷、風險較低、交易成本低,尤其適合場內投資需求客戶。”張磊進一步表示,信用債ETF場內流動性明顯好于單只公司債。入質押后,隨著規模持續增長,信用債ETF的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提升,未來可以更好滿足客戶交易需求,利好產品長遠發展。
“在當前利率震蕩的環境下,中等期限的高評級信用債具有一定票息收益,信用風險較低,具有良好的投資性價比。”在易方達固定收益特定策略投資部李一碩看來,在城投存量控制、地方國企負債率管控等背景下,高息債券“資產荒”格局持續,高評級信用債的貝塔配置需求上升。
他透露,基準做市公司債ETF的投資者類型多元,其中養老金、銀行理財、保險資管、信托產品等資管機構是主要力量。“納入回購質押擔保品的信用債ETF能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質押融資需求,隨著配套機制越來越完善,信用債ETF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從配置的角度看,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寬幅震蕩。截至5月29日,納入質押庫的9只債券ETF年初至今的平均回報為0.56%,優于債券ETF市場的整體平均回報(0.43%)。其中,信用債ETF大成以0.79%的年內回報領跑,信用債ETF博時、信用債ETF天弘則均以0.65%的同期回報次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