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持續改善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4%,較1~3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延續恢復向好態勢。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較3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帶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特別是以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新動能行業利潤增長較快,彰顯工業經濟發展韌性。
1~4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1.2%,較1~3月份加快4.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3.6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9.0%,較1~3月份加快5.5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
“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1~4月,專用設備、通用設備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2%、11.7%,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0.9個百分點。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家用電力器具專用配件制造、家用廚房電器具制造、非電力家用器具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7.2%、17.1%、15.1%。
【點評】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穩定恢復,展現出我國工業強大韌性和抗沖擊能力。分析認為,雖然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盈利壓力較大等問題依然存在,但我國工業經濟大盤穩、韌性強、動力足,有信心更有底氣去解決問題、應對挑戰。下階段,要加力落實好各項宏觀政策,大力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企業制度綱領性文件出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6日發布《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共8個部分、19條具體舉措,從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科學管理水平、健全企業激勵創新制度、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體系、優化企業綜合監管和服務體系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統部署。
《意見》提出,經過5年左右,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普遍建立適合國情、符合實際、滿足發展需要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企業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治理結構更加健全,市場化運營機制更加完善,科學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推動自主創新、支撐產業升級、履行社會責任等作用充分發揮。到2035年,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完善,企業國際競爭力全面提升,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奠定堅實基礎。
對于國有企業,《意見》明確,加快建立健全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同時支持民營企業優化法人治理結構。鼓勵民營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伙制、公司制等多種組織形式,完善內部治理規則,制定規范的章程,保持章程與出資協議的一致性,規范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
【點評】我國企業制度建設仍存在薄弱環節,一些國有企業治理主體權責邊界不清,一些民營企業內部治理有待規范。《意見》通過對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頂層設計,引導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治理效能,進一步釋放微觀主體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韌性、更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對國企來說,《意見》將更好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轉化為國有企業的治理效能。對民營企業來說,《意見》將提供方向性指引,和日前實施的《民營經濟促進法》一起,健全民營企業服務保障體系,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國家級經開區改革迎來新舉措
《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近日發布。方案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強化要素保障等四方面,推出16條相關舉措。
對外開放方面,工作方案鼓勵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領域外商投資,支持數字服務出口,建設內外貿融合發展產業集群、國際樞紐物流中心。
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支持布局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強商業轉化、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聯動發展。支持重大技術改造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發展服務型制造,孵化未來產業,建設高標準數字園區、智能工廠、算力基礎設施等。
方案還明確,加強經開區要素保障,通過單列用地指標、支持立體開發、加大混合用地和新興產業用地供給等多種形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先進制造業重點項目等合理用地需求。要求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用地原則上應該供給“標準地”,助力企業拿地后迅速開工,加快項目落地。
【點評】當前,國際經貿秩序正遭受嚴重沖擊,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國家級經開區穩外貿穩外資主陣地的責任擔當更加凸顯。截至2024年,全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達到232個,遍布31個省(區、市),創造GDP達16.9萬億元。隨著國家級經開區改革提速,其外貿外資“第一梯隊”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帶動產業升級、優化供應鏈布局作用更加凸顯,為優化經濟結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新的示范。
特朗普關稅政策遭司法拉鋸
據新華社,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29日批準特朗普政府的請求,暫時擱置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此前做出的禁止執行特朗普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多國加征關稅措施的行政令的裁決。
同一天,另一家聯邦法院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就特朗普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多國加征的關稅措施發布初步禁令。該裁決針對美國兩家小企業4月22日對聯邦政府發起的訴訟。
28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禁止執行特朗普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多國加征關稅措施的行政令。裁決書說,《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沒有授權美國總統出臺任何全球性關稅令、報復性關稅令和非法交易相關關稅令。相關關稅行政令將被撤銷,這些行政令的執行將被永久禁止。該裁決針對的是美國5家小企業和美國12個州分別在4月14日和4月23日對聯邦政府發起的訴訟。
【點評】分析認為,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叫停”關稅的裁決,是特朗普政府本屆任期內遭遇的最大司法挫折之一。盡管特朗普政府提起上訴后,美上訴法院裁定恢復實施關稅,但在總統相關權力受到司法體系掣肘情況下,美國以關稅手段對貿易伙伴施壓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接下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面臨司法拉鋸,處于不利的一方預計會繼續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
特朗普持續打壓美國高校
據美國多家媒體5月27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已暫停新的學生簽證面談,同時考慮擴大對國際學生社交媒體審查范圍。
報道援引一份日期為27日、由國務卿魯比奧簽署的電報說,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要求所有申請到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接受社交媒體審查,為準備實施這一審查要求,政府已指示全球各地美國使領館暫停為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簽證申請者安排新的面談。此前已經預約好的簽證面談仍然可以進行。
同時,美國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29日批準了哈佛大學對法院提出的發布初步禁令請求,“叫停”特朗普政府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資質的政策。
5月28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還發表聲明稱,美國將開始撤銷中國在美留學生簽證。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9日回應表示,美方以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為借口,無理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嚴重損害中國留學生的合法權益,干擾兩國正常人文交流。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交涉。美方這一政治性、歧視性做法戳穿了美國一貫標榜的所謂自由開放的謊言,只會進一步損害美國的自身國際形象和國家信譽。
【點評】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后,已經對美國多所高校“開火”,并重點針對哈佛等被視為民主黨大本營的高校,要求它們根除“校園內的反猶主義”、廢除高校向少數族裔傾斜的多元化舉措等。輿論普遍認為,如果美國政策持續深度干預高校,不僅將讓美國高等教育面臨人才斷層的狀況,也將嚴重損害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
馬斯克離開特朗普政府
據新華社,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馬斯克5月28日在社交媒體X上說,他作為“特殊政府雇員”的任期結束。
馬斯克被視為特朗普的親密盟友,在新一屆美國政府中領導政府效率部,直接參與大幅削減聯邦開支和裁減聯邦雇員。但近日,兩人在聯邦財政政策上暴露分歧。5月22日,美國共和黨人掌控的國會眾議院以一票優勢艱難通過被特朗普稱為“大而美”的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馬斯克隨后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表達不滿,稱這項法案將增加聯邦赤字,“與政府效率部正在推進的目標背道而馳”。
另據媒體報道,馬斯克領導政府效率部期間,曾與國務卿魯比奧、財政部部長貝森特等多名政府內閣成員發生過爭執。過去幾周,馬斯克多次釋放信號,表示將減少在政治方面的工作量,重新專注于企業運營。
【點評】馬斯克作為“特殊政府雇員”,一年內有130天的任職上限,其任期于5月底結束。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DOGE作為臨時機構缺乏國會授權,改革措施遭遇兩黨及官僚體系的強烈抵制,用馬斯克的話說“成了一切問題的替罪羊”。此外,今年以來,馬斯克對特朗普的支持已影響到特斯拉汽車銷量和股價。“馬斯克白宮旋風”最終退場。
40年期日債拍賣再遇冷
5月28日,日本再次發行40年期日債,最終拍賣認購倍數為2.2,為2024年11月來最低需求水平;投標倍數為2.21,為2024年7月以來新低,最高得標收益率為3.1350%。
拍賣結果出爐后,日本國債期貨延續跌勢,5年期日債收益率短線上漲4個基點,至1.04%。3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3.6個基點,重新逼近5%。美元對日元短線一度走低36個基點。
上周,由于投資者對主要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日本和美國)債務水平的擔憂日益加劇,以及日本人壽保險公司等超長日本國債傳統買家的需求減弱,日債、美債的拋售壓力突然加劇。20年期日債拍賣需求創下十多年來最弱水平,導致收益率飆升至創紀錄高點。
【點評】日本國債拍賣再遇冷表明,投資者對日本超長期國債收益率的擔憂仍在加劇,其根源則是日本經濟深層次問題,包括通脹高企、財政困境,以及央行政策不確定性等。市場普遍認為,即便有減少發債等短期利好消息提振,財政困境等問題不除,日債美債動蕩就難以輕易結束。
OpenAI o3首次拒絕自我關閉指令
人工智能安全公司Palisade Research日前表示,OpenAI的o3模型破壞了一種關閉機制,以防止自身被關閉,這是第一次有AI模型被觀察到在有明確指示的情況下拒絕自我關閉。
Palisade Research推測,o3在訓練時可能無意中因為解決了數學問題得到更多獎勵,而不是因為遵循指令而得到獎勵。除了拒絕自我關閉,o3在測試中還曾“巧妙”地操縱數據以推進實現自己的目標。
該公司稱,有越來越多證據表明,AI模型會為了達成目的而規避關閉機制,隨著AI公司繼續開發這些能在無人類監督下自行運行的AI系統,這些AI系統的異常行為變得更令人擔憂。
【點評】綜合業內分析,這一案例中,很可能是大模型在處理相互矛盾的指令時,采取了優先繼續完成任務指令的策略,并不是大模型具備了自主意識。所以,我們不用對此太過憂慮。不過,隨著大模型能力的增強、應用場景擴大,其潛在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大規模應用AI時不妨謹慎一些。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