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您最近恢復得咋樣?血壓水平如何?醫生建議近期復診您知道吧?”這是智能隨訪電話機器人在與患者進行對話,它不僅能準確解答患者的疑問,還能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宣教,給予溫馨的陪伴與周到的指引。
7月1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醫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正式推出“智醫隨行”大模型。據悉,“智醫隨行”大模型已在普外科、骨科等六大重點專科落地應用,覆蓋肝切除術后、腰椎間盤突出等9類專病,已為超2500名患者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全周期的AI助手
“小葉醫探”了解到,“智醫隨行”大模型通過本地化部署,深度融合訊飛星火醫療大模型的專病管理路徑知識庫與醫院專科知識庫,為醫護人員打造覆蓋患者“預防-治療-康復-隨訪”全周期的AI助手。
目前“智醫隨行”大模型已在普外科、骨科、血液內科、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腫瘤科發揮了重要助力,覆蓋肝切除術后、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骨關節炎、造血干細胞移植、顱腦外傷、高血壓、冠心病及肺部腫瘤9類專病。經臨床專家審核的專病管理路徑,已為超2500名患者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患者省心,醫護減負
對患者來說,“智醫隨行”大模型重構傳統分散的診前、診中、診后服務流程,患者可以通過中國科大附一院微信小程序"健康小助手",獲取個性化健康宣教、復診智能提醒、精準分診導引、就醫全程陪診、智能檢查報告解讀、醫學科普智能問答等功能,實現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服務閉環,提升了就醫體驗。
而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智醫隨行”大模型同樣大有幫助。通過自動化處理重復性系統錄入工作,可以幫助醫護人員釋放更多時間投入核心診療。此外,其內置的專病管理路徑知識庫,均通過臨床專家嚴格審核,可為居家患者提供用藥指導、風險評估、運動康復建議、體征動態監測等服務,并通過智能隨訪及時識別潛在風險。
以腦梗死合并高血壓、Ⅱ型糖尿病、大腦后動脈狹窄患者的管理為例。當患者反饋"黑便"癥狀時,模型能快速關聯阿司匹林用藥史,精準識別消化道出血風險,并給出"記錄大便性狀、立即停用阿司匹林、及時就醫檢查"的處置建議。
不斷升級,提升專科服務能力
在技術上,“智醫隨行”大模型突破了傳統醫療應用局限,通過超高自然度語音合成與專科話術模擬實現高度擬人化醫患交互,依托多意圖理解和動態問題規劃能力提供精準的專科診療建議,并基于患者健康畫像開展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與風險預警,推動患者服務模式從"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升級。
在未來,“智醫隨行”大模型將持續拓展至更多專科領域,通過構建覆蓋全域、貫通全程的智能化全周期健康管理生態,全面提升專科服務能力,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旭凡 實習生 左丹 吳希媛
編輯 王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