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姜曼
近日,一場跨越兩省、相距240多公里的生命接力故事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沂醫院上演。一名出生僅10天的新生兒,因患有極其兇險的“巨大動脈導管未閉(直徑達1.0厘米)、輕度主動脈縮窄、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右心增大”,命懸一線……
醫院首例跨省轉運
今年5月初,蔣女士的孩子在安徽當地醫院出生后,當地醫生發現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聽到消息后,蔣女士的家人開始在網上搜索有關信息,最終通過互聯網,家長聯系到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主任醫師、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沂醫院執行院長孫琦。
經過線上問診和溝通后,家長決定盡快從安徽轉運到孫院長所在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沂醫院。
接到轉運任務后,醫院迅速啟動危重新生兒應急響應機制。新生兒科醫護團隊聯合醫院120專業轉運力量,攜帶移動監護與生命支持設備,火速奔赴安徽淮北。

不耽誤患兒生命一分鐘
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王晶隨120一路護送,患兒從安徽淮北平穩轉運到臨沂。
孩子巨大的動脈導管未閉導致其心肺功能瀕臨崩潰,隨時可能發生心力衰竭。心臟中心團隊接到轉運病人后,迅速開啟綠色通道,入院當天即爭分奪秒完成心臟超聲等關鍵檢查。
經過檢查,超聲結果顯示:動脈導管直徑約達1cm,而主動脈內徑1.01cm,同時合并主動脈縮窄、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肺動脈高壓。
“先把他的PDA(動脈導管未閉)扎了,才能為后續治療贏得寶貴時間。”孫琦當機立斷,和家屬談話后,當晚,團隊就位,準備手術。
孫琦帶領團隊為這名體重僅3公斤的新生兒實施動脈導管結扎術,隨著動脈導管的成功閉合,患兒瀕危的心肺功能壓力得到根本性緩解,生命體征逐漸趨于平穩。

5月5日當晚,孫琦院長帶領團隊為患兒實施動脈導管結扎術
為未來鋪健康之路
術后,患兒被轉入配備一流設施的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由新生兒科及心臟專科醫護團隊24小時嚴密監護,實施精細化的生命支持和治療。
孫琦聯合新生兒團隊、心彩超團隊等多個學科會診,對這名患兒進行了術后評估,決定輕度主動脈縮窄和小型室間隔缺損均不需要馬上處理,出院后定期隨訪觀察,必要時再行二期手術治療,為這個幼小的生命鋪就一條健康成長之路。
目前患兒恢復順利,生命體征穩定,已出院回家。

患兒抵達臨沂后,危重新生兒救治團隊迅速收治患兒
今年6月,醫院成功獲批成為山東省第二批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這標志著該院在危重新生兒救治上,在區域內已達到領先水平。并且,新生兒科與多個學科之間已經形成了緊密協作網絡,做到“響應及時,干預精準,全程隨訪”,進一步完善危重新生兒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為這個群體提供更加長程的隨訪和康復指導。
“每一例危重患兒的成功救治,都是對我們團隊技術、協作和應急能力的考驗。這例跨省轉運的危重小患兒能轉危為安,得益于家長對我們的信任,更離不開醫院多學科團隊(新生兒科、120轉運、心臟外科、重癥監護、麻醉、超聲等)的無縫銜接和精準施治。”孫琦說,醫院將持續提升救治能力,讓更多患兒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國家級的高水平醫療服務。

從重癥監護病房轉入母嬰病房后,醫護團隊為患兒送上禮物
隨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深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技術不斷平移到了臨沂。僅今年上半年,以小兒心胸外科為例,就發生跨越式發展,不僅手術數量較往年同期增加108%,更不斷擴大服務半徑,來自全國9個省份地區的患兒奔赴臨沂接受了先心病手術,覆蓋魯蘇豫皖的部分地市,更遠的有來自云南、貴州的患兒,其中復雜先心手術占比超過30%,外省市手術患者占比超過30%。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